[发明专利]一种降低大菱鲆家系苗种腹水病发病率及死亡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56324.2 | 申请日: | 2016-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9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胡玉龙;王伟继;孔杰;吕丁;栾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A23K50/80;A23K10/22;A23K20/158;A23K10/30;A23K20/174;A23K20/26;A23K20/105 |
代理公司: | 青岛海昊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37201 | 代理人: | 曾庆国 |
地址: | 266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大菱鲆 家系 苗种 腹水 发病率 死亡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水养殖动物良种选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有效降低大菱鲆家系苗种腹水病发病率及发病死亡率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是原产于欧洲的底栖海水鱼类,具有口味鲜美、生长迅速、耐低温、易驯养等优点,是欧洲等地的优良海水养殖品种之一。大菱鲆自1992年引入我国,1999年突破生产性育苗技术以来,其养殖规模得到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北方沿海重要的鱼类养殖品种,年经济价值高达数十亿亿元人民币。
近十多年以来,由于忽视良种培育研究,产业中种质衰退现象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为生长速度降低、白化率增高、出苗率降低等现象,良种选育已经成为我国大菱鲆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大菱鲆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苗种培育和成鱼过程中相关的疾病问题也日渐突出,近几年出现了一些难以治愈的病害,如腹水病、红体病、疥疮病、盾纤毛虫病,幼苗生长慢摄食差、苗种及成鱼培育期肝胆脾肾由于抗生素等药浴用品频繁过度使用遭受损坏而导致的抗病力下降等。这些问题导致大菱鲆苗种的大规模死亡,给良种选育工作和养殖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其中,尤其是腹水病对于苗种的培育威胁最大,发病时期在苗种培育的35-60天,不仅是因为其致病死亡率较高,可达80%以上甚至全部死亡,且传染性较强,目前仍无有效治愈手段,一筹莫展。因此,如果能够通过“提前预防、对症防治”的手段,即苗种培育前期促进器官健康发育,后期发病及时采用有效控制手段,有效降低苗种培育过程中腹水病的发病率及发病死亡率,则选育中能够大大增加家系苗种培育的成功率,不仅能够减少家系损失、减少经费支出,更重要的是,家系苗种及家系数量的保证,更有利于提高家系及个体遗传参数评估的准确性,从而进一步加快良种选育的进度。而对于苗种场而言,腹水病发病率及发病死亡率的降低,将直接增加培育苗种的成活率,从而增加显著的经济效益。无疑也是推动绿色健康养殖理念,提高养殖效益的有效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降低大菱鲆家系苗种腹水病发病率及死亡率的方法,提高了亲鱼的发育质量,提升了人工交配的科学性,获得了高质量的苗种,进而有效的降低了大菱鲆家系苗种腹水病发病率及发病死亡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降低大菱鲆家系苗种腹水病发病率及死亡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亲鱼培育:
将亲鱼放置亲鱼池中进行暂养,亲鱼的雌雄比例为1:1,亲鱼培育密度为每平方米4-6千克或3-4尾;亲鱼培育期间,光照强度为500-1000LX、光照时间8h、水温为17-19℃,每日投喂新鲜、优质杂鱼2次,投喂后进行换水;培养3-4年龄后,将亲鱼转移至培育池中进行促熟培育;
优选的,所述的亲鱼为性腺未成熟、体型完整、体色正常、摄食积极、无伤残且健康活泼;
优选的,所述的亲鱼池规格为20-30m2、池深1.0m、池底光滑且具有坡度(坡高20cm);每个亲鱼池设置充气石6-8个;
优选的,所述的亲鱼池内盛放的海水为砂滤海水,水体要求清澈见底,水位58-62cm;砂滤海水的盐度在30-31度、溶解氧>7mg/L、PH 7.9-8.1、氨氮<0.2mg/L;
优选的,所述的杂鱼的日投喂量为鱼总体重的1-3%,每次投喂后大排水,常流水日交换量为4-6个全量,以保池水清洁;
优选的,为预防病害,车间要干净整洁,操作人员需着水鞋进入车间并消毒,另外发现病鱼、死鱼应及时拣出,隔离检验,严重者要及时淘汰,并把病死鱼集中起来作好记录后销毁。
(2)亲鱼促熟:
将步骤(1)培育好的雌雄亲鱼转移至封闭的培育池中,雌雄混养(亲鱼的雌雄比例为1:1,亲鱼培育密度为每平方米4-6千克或3-4尾);培育池中初始培育条件为:水温10℃、光照强度为200-600LX、光照时间8h,逐渐变成:水温14℃、光照强度为200-600LX、光照时间16h;促熟期间每日投喂高营养饲料2次,投喂后进行换水,培养2.5-3月后进行人工交配;
优选的,所述的封闭的培育池的规格为25m2、池深1.0m、池底光滑具有坡度(坡高20cm);每个培育池设置充气石6-8个;
优选的,所述的培育池内盛放的海水为砂滤海水,水位60cm;砂滤海水的盐度在30-31度、溶解氧>7mg/L、PH 7.9-8.1、氨氮<0.2m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563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网箱养殖鲫鱼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鳜鱼的驯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