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扶手的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55496.8 | 申请日: | 2016-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03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周宁鹭 | 申请(专利权)人: | 鹭鹭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8/10 | 分类号: | G01V8/1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1 | 代理人: | 廖仲禧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扶手 检测 检测系统 工控机 声光报警装置 采集信息 成功指示 工件图像 工业相机 自动化 输入输出控制卡 标准件 触发检测 触发开关 扶手零件 检测参数 检测结果 开始检测 零件外观 人工参与 预配置 保证 汽车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扶手的检测系统,用于实现对汽车扶手的自动化检测,提高检测效率且可以保证检测质量。汽车扶手的检测系统中包括有工业相机系统、工控机、输入输出控制卡、检测成功指示装置、声光报警装置和开始检测触发开关。其中,工业相机系统能够提供汽车扶手的工件图像采集信息,工控机可以根据工件图像采集信息和工控机中预配置的汽车扶手标准件检测参数判断待检测的汽车扶手中是否存在漏安装扶手零件的情况以及是否存在零件外观不合格的情况,从而工控机可以根据检测结果确定触发检测成功指示装置或声光报警装置,整个汽车扶手的检测过程不需要人工参与,全部由汽车扶手的检测系统的组件来自动化完成,提高检测效率且可以保证检测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的产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扶手的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的零部件都是分开加工的,例如汽车扶手是由包覆件和若干个零件构成,在汽车扶手的生产工厂现场是由工人在流水线完成各零件的装配。为了保证汽车零部件的合格率,加工之后需要对汽车的零部件进行检测,需要对汽车扶手进行检测无误后方能出厂,目前的汽车扶手产品检测是由人工完成,工人对零部件的检测仅限于人工肉眼观察检测,不仅检测速度慢,且检测结果不准确。
汽车扶手产品检测方法,现有技术中就是凭借检测人员的人眼观察。检测人员通过对扶手上零件安装的完备性进行检查,对于一个汽车扶手工件,需要关注的零件安装是否完备。人工检测汽车扶手工件的检测流程如下:如检测后装配零件完整,则认为产品合格,在产品上作标记,套上保护袋放入储存箱,等待出厂;如检测后发现零件装配有缺漏,则认为产品不合格,需另外放置,发回重新处理。
每个检测人员平均每天检测的工作量在1200件左右,由于劳动强度大,检测人员在重复性高强度的工作条件下,精神集中度和人眼的疲劳,都会产生漏检和误检,这种检测过程不可控,不利于实现稳定的质量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扶手的检测系统,用于实现对汽车扶手的自动化检测,提高检测效率且可以保证检测质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扶手的检测系统,包括:工业相机系统、工控机、输入输出控制卡、检测成功指示装置、声光报警装置和开始检测触发开关,其中,
所述工控机通过数据线分别和所述工业相机系统、所述输入输出控制卡相连接,所述输入输出控制卡分别和所述检测成功指示装置、所述声光报警装置、所述开始检测触发开关相连接;
所述输入输出控制卡,用于实现所述开始检测触发开关、所述检测成功指示装置、所述声光报警装置与所述工控机之间的信号输入与输出;
所述开始检测触发开关,用于当待检测的汽车扶手工件进入检测区域时,输出启动检测信号到所述输入输出控制卡,通过所述输入输出控制卡将所述启动检测信号传输给所述工控机;
所述工控机,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启动检测信号之后向所述工业相机系统发送拍照指令,然后接收所述工业相机系统对所述汽车扶手工件进行拍照后发送的工件图像采集信息;根据所述工件图像采集信息和所述工控机中预配置的汽车扶手标准件检测参数判断所述待检测的汽车扶手中是否存在漏安装扶手零件的情况以及是否存在零件外观不合格的情况,若检测结果为所述待检测的汽车扶手中存在漏安装的扶手零件和/或存在零件外观不合格,通过所述输入输出控制卡向所述声光报警装置发送第一启动指令,若检测结果为所述待检测的汽车扶手中不存在漏安装的扶手零件且不存在零件外观不合格,通过所述输入输出控制卡向所述检测成功指示装置发送第二启动指令;
所述工业相机系统,用于接收所述工控机发送的拍照指令,根据所述拍照指令对处于所述检测区域的汽车扶手工件进行拍照,并通过数据线将拍照后生成的工件图像采集信息发送给所述工控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鹭鹭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鹭鹭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554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