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厂室内的整车天然气专用质量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55431.3 | 申请日: | 2016-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67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赵旭磊;孙宗弟;刘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2 | 分类号: | G01M3/22;G08B2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乔冠男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质量检测 加气站 室内 天然气 整车 转运 气密性测试 保险申请 工艺操作 外部气源 建造 气源 充气 牌照 改装 储存 申请 安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厂室内的整车天然气专用质量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外部气源的转运;2)气源的厂内储存与使用;3)工艺操作;4)气密性测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实现了国内首次在工厂或改装厂室内直接使用天然气进行质量检测;降低车辆转运成本;减少厂内建造加气站费用,以及建造加气站存在的安全资质申请等问题;避免了厂外充气需面临车辆的临时牌照和保险申请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厂室内的整车天然气专用质量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天然气整车质量的检测基本分为两种方案:方案一、整车厂或改装厂完成全部零件装配后,气瓶内无天然气,将整车发运到销售商处,到附近天然气加气站给整车气瓶充气,然后进行天然气专用系统的质量检测;方案二、整车厂或改装厂完成全部零件装配后,气瓶内无天然气,将整车在附近加气站给整车气瓶充气,然后进行天然气专用系统的质量检测。
上述两种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1、国内尚无在工厂或改装厂室内直接使用天然气进行质量检测的技术方案。2、厂内整车装配的气瓶内不能携带天然气运输和装配,而天然气系统的ECU检测、尾气检测、油气转换开关检测需要车辆以天然气为燃料运行状态下检测,3、厂外充气需面临车辆临时牌照和保险申请,以及车辆行驶和转运工作量大等问题。4、厂内建造加气站方案存在安全资质申请、投资大以及需对外营运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工厂室内的整车天然气专用质量检测方法,实现了国内首次在工厂或改装厂室内直接使用天然气进行质量检测;降低车辆转运成本;减少厂内建造加气站费用,以及建造加气站存在的安全资质申请等问题;避免了厂外充气需面临车辆的临时牌照和保险申请等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工厂室内的整车天然气专用质量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外部气源的转运:外部气源采用气瓶承载或者采用管道输送;
2)气源的厂内储存与使用:在充气操作区上方增加集气罩,集气罩中增加可燃气体报警自动报警设施,集气罩边缘大小应覆盖充气作业区域1米;气瓶组存放区增加可燃气体报警系统,并将以上可燃气体报警信号连接至消防控制中心,进行实时监控;增加现场的声光报警设施,当天然气出现泄漏并被可燃气体探测器检测到后,会启动现场声光报警,对现场操作人员进行警示和告知;增加可燃气体报警信号与现场气瓶管路的电磁阀进行连锁,可燃气体检测到泄漏后,会切断位于燃气管道的电磁阀,停止供气;控制压力容器风险,增加稳压设备,保持压力管道稳压在4-6MPa左右,以防在发生泄漏时瞬间释放压力造成物理伤害;依据标准确定爆炸危险2区的范围,并在范围内按照有关要求配置防爆电器设备;
3)工艺操作:操作工还应取得技术监督局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工艺用吊装设备必须使用二次保护,防止气瓶掉落地面;所有装配过程等电位连接,并进行接地;编制CNG(压缩天然气)使用的安全操作规程;
4)气密性测试:使用高压测试管道的气密性时,人员操作必须佩带防护眼镜;使用惰性气体进行气密性测试;制定操作规程,严格规定气密性测试期间及结束后气瓶阀门的控制。
优选地,当外部气源采用气瓶承载时:进入公司的运输车辆具备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运输和卸货人员具备危险化学品操作资质;气瓶装卸和推运使用专用工具,防止侧翻;气瓶具备防震圈和安全帽等安全设施;外部气源的气瓶必须具备出厂合格文件。
优选地,当外部气源采用管道输送时,管道设计符合国标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天然气储存及充气系统包括设置在厂房侧墙外侧的CNG存放室和设置在厂房侧墙内侧的充气管路,所述CNG存放室内设有气瓶组,所述充气管路上连接有加气枪,所述气瓶组与所述充气管路通过进气管路连接,所述充气管路上还连接有回气管路,所述加气枪所在区域设有充气操作区,所述充气操作区上方设有集气罩,所述集气罩覆盖所述充气操作区1米的宽度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554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灯具防水在线检测装置
- 下一篇:电子驻车执行器的密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