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载药壳聚糖/海藻酸钠双重交联水凝胶及其制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611054742.8 | 申请日: | 2016-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03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 发明(设计)人: | 马栋;苗樱;薛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8J3/24 | 分类号: | C08J3/24;C08J3/075;A61K9/52;A61K47/36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许菲菲;陈燕娴 |
| 地址: | 51063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载药 海藻酸钠 双重交联 壳聚糖 水凝胶 释放 结肠靶向 降解 生物医学工程材料 制备方法和应用 氨基 海藻酸钠包裹 互穿网络结构 交联壳聚糖 结肠环境 时间释放 钙离子 后交联 戊二醛 药物包 体液 小肠 凝胶 突释 胃液 制法 羧基 泄露 治疗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工程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结肠靶向的载药壳聚糖(CS)‑海藻酸钠(SALG)双重交联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水凝胶是先交联壳聚糖后交联海藻酸钠,药物包载在壳聚糖内,海藻酸钠包裹于外层,然后经过钙离子和戊二醛双重交联的,其中的羧基和氨基均被固定,形成互穿网络结构,这种结构不易在人们体液中降解流失。其载药后可达到在胃液2小时释放少量药物,在小肠环境下4小时几乎不释放,而在结肠环境下释放药物较多,而且可以达到长时间的释放,这弥补了前面人们所做载药凝胶所体现的药物突释,药物泄露和材料容易降解流失等现象,可以达到结肠靶向定位长时间释放药物进行治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工程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结肠靶向的载药壳聚糖(CS)-海藻酸钠(SALG)双重交联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医学界一直延用“能口服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静滴”的药用原则,但人们为了高效率,动辄就进行输液治疗,输液治疗尽管作用强,见效快,但它的危害和不良反应也突出,不当的输液治疗将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主要有肺功能下降。长期输液将加重心脏和肾脏负担,输液过多往往伴随着大量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人体菌群失调抗病能力下降,免疫力降低以及细菌抗药性的增加。同样的口服药物也有很多危害,目前治疗疾病都需要联合用药,长疗程服药,药物副作用大,甚至有好多药物遇到酸性条件就会降解,降解的药物在胃中进行治疗,又会引起胃病,例如胃溃疡,接着又吃胃药,又会引发骨质疏松,于是又吃维他命D。这样就引起了连锁反应,药物虽然能治疗特定的症状,但又会引发其他的症状,当前常用药剂存在靶向性差、毒性大、药物易流失等问题,因此,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生物粘附型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药物载体成为目前医学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
张俐娜等公开了一种羧甲基壳聚糖和海藻酸钠共混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及用途(CN200310111493.8),但其中负载药物的海藻酸钠/羧甲基壳聚糖微胶囊在结肠中药物释放速度快,释放的药物不能在结肠部位停留时间长,药物不能和人体有效接触治疗疾病,不能达到长效治疗的目的。
徐咏梅等公开了一种海藻酸钠/壳聚糖共混凝胶粒的制备方法(CN200610018351.0),但其中离子交联的海藻酸钠壳聚糖凝胶粒在肠液中容易出现缓释现象,而在结肠环境下羧酸钙不稳定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崩解释药迅速且药物容易泄露流失,网络结构不紧凑,从而导致治疗效果不明显。
因此制备安全有效、pH敏感性好、生物相容性好、毒性低、药物泄露少、可在结肠部位药物停留时间长、缓释控释能力强,可进行结肠靶向性治疗目的的载药材料已经成为当前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结肠靶向的载药壳聚糖/海藻酸钠双重交联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方法制备的具有结肠靶向的载药壳聚糖/海藻酸钠双重交联水凝胶。该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缓释控释性能、溶胀性好、pH敏感特性、生物相容性、粘附性、以及载药后不失活、毒性低、药物泄露少、可在结肠部位药物停留时间长,可进行结肠靶向性治疗目的,且网络结构的紧密程度以及释放速率和粘附性可以通过调节交联度和壳聚糖的浓度来实现。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具有结肠靶向的载药壳聚糖/海藻酸钠双重交联水凝胶在制备缓释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方案实现:
一种具有结肠靶向的载药壳聚糖/海藻酸钠双重交联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将壳聚糖溶于水中,然后再加入0.5mol/L醋酸溶液,形成溶液1;
(2)将需要负载的药物溶于水中,形成溶液2;
(3)将溶液2加入到溶液1中,形成溶液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547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SAP制备效率的工艺方法
- 下一篇:一种改性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