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势识别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52030.2 | 申请日: | 2016-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82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均;秦文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G06K9/00 |
代理公司: | 44287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51812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势 识别 方法 装置 | ||
1.一种手势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势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距离当前时刻之前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一手势状态为识别手势状态,且当前时刻的状态逻辑向量满足预设向量时,确定当前时刻的第一状态积累时间,并获取当前时刻关联的逻辑标记;
在当前时刻关联的逻辑标记满足第一预设标记值,且当前时刻的第一状态积累时间大于识别结束阈值时,确定在当前时刻对移动终端中加速度传感器捕捉的手势动作信号采集完毕;
判断采集的手势动作信号是否与预设的打叉手势动作信号匹配;
若是,则触发与打叉手势动作信号关联的动作响应,并将当前时刻的第二手势状态保存为普通手势状态;
若否,则将当前时刻的第二手势状态保存为识别手势状态,其中,所述第一手势状态和所述第二手势状态包括普通手势状态、识别手势状态及静止手势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势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采集的手势动作信号是否与预设的打叉手势动作信号匹配的步骤包括:
获取移动终端保存的加速度矢量序列,并获取移动终端保存的加速度矢量长度;
根据加速度矢量序列以及加速度矢量长度计算当前时刻的加速度标量序列;
根据当前时刻的加速度标量序列计算满足预设的打叉手势条件的特征点;
当满足打叉手势条件的特征点的个数达到预设精度值时,判定手势动作信号是打叉手势动作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势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势识别方法还包括:
当距离当前时刻之前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一手势状态为普通手势状态,且当前时刻的状态逻辑向量满足预设向量时,确定当前时刻的第二状态积累时间,并判断当前时刻的第二状态积累时间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时间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间阈值为从普通手势状态转换成识别手势状态的最大时间阈值;
在当前时刻的第二状态积累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阈值时,将当前时刻的第二手势状态保存为识别手势状态;
在当前时刻的第二状态积累时间小于第一预设时间阈值时,将当前时刻的第二手势状态保存为普通手势状态;
当距离当前时刻之前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一手势状态为静止手势状态,且当前时刻的状态逻辑向量满足预设向量时,确定当前时刻的第三状态积累时间,并判断当前时刻的第三状态积累时间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时间阈值,其中,第二预设时间阈值为从静止手势状态转换成普通手势状态的最大时间阈值;
在当前时刻的第三状态积累时间大于第二预设时间阈值时,将当前时刻的第二手势状态保存为普通手势状态;
在当前时刻的第三状态积累时间小于第二预设时间阈值时,将当前时刻的第二手势状态保存为静止手势状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势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时刻的加速度标量序列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Gk-n+1为加速度矢量序列中的第k-n+1个加速度矢量,Xk-n+1为第k-n+1个加速度矢量在x轴方向上的加速度分量,Yk-n+1为第k-n+1个加速度矢量在y轴方向上的加速度分量,Zk-n+1为第k-n+1个加速度矢量在z轴方向上的加速度分量,Gi为加速度矢量序列中的第i个加速度矢量,Xi为第i个加速度矢量在x轴方向上的加速度分量,Yi第i个加速度矢量在y轴方向上的加速度分量,Zi为第i个加速度矢量在z轴方向上的加速度分量,Gi-1为加速度矢量序列中的第i-1个加速度矢量,λ为(0,1)的实数,q为正整数,k为正整数,n为移动终端保存的加速度矢量长度,i=k-n+2,k-n+3…k。
5.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手势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满足打叉手势条件的特征点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Gi为加速度矢量序列中的第i个加速度矢量,Gi-1为加速度矢量序列中的第i-1个加速度矢量,Gi+1为加速度矢量序列中的第i+1个加速度矢量,T为(0,+∞)的实数,Ω为实数,为不等号,k为正整数,i=k-n+2,k-n+3…k-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5203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