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盐水零排放工艺中有效去除有机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51148.3 | 申请日: | 2016-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02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发源;高鹏娜;柴云;于洋;范飞;梁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万邦达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恒律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9 | 代理人: | 章社杲;卢军峰 |
地址: | 10087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盐水 排放 工艺 有效 去除 有机物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盐水零排放工艺中有效去除有机物的方法,包括:在氧化池中对均质后的废水进行氧化;将氧化处理后的废水通入混凝池进行混凝;将混凝处理后的废水通入吸附池,投入吸附剂进行吸附;以及对吸附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固液分离。通过几种技术的集成,实现了有机物的有效去除,COD的去除率可以达到70‑80%。通过技术集成,实现协同,处理成本降低了1/4。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高盐水零排放工艺中有效去除有机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煤化工产业发展迅速。但是,由于煤化工产业需要消耗大量用水,随之带来的水资源再利用与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多旱少雨的西北内陆地区尤为突出。然而,无论采用膜法、热法还是离子交换法来制备脱盐水,副产含盐废水都将是不可避免的。
煤化工高盐水中的盐分主要来自循环水、除盐水制备过程中带入和浓缩、以及工业废水处理与再利用过程中的各种药剂添加产生的浓盐水。煤化工高盐水总体呈现排放量大、水质变化小、含盐量稳定且普遍较高,尤其是氯离子含量较高,其组成形式主要以有机物和无机类形式存为主,其中氨氮含量较低,化学需氧量(COD)一般在200-600mg/L,溶解性固体总量(TDS)在10000-80000mg/L,钙镁含量高,且含有硫酸根等易结垢离子。高盐废水的直接外排不仅会导致排放区域的土壤板结、盐碱化、农作物受损、生态环境恶化,而且也间接地浪费了脱盐水生产过程中取水和预处理等的相关前期投入,从而增大了制水成本。因此,实现煤化工含盐废水的资源化是当前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零排放”是含盐废水资源化的有效途径。膜浓缩和蒸发结晶是“零排放”工艺的重要环节。有机物的存在会造成膜的污堵、清洗的增加、影响膜的通量、水的回收率。此外,有机物还会影响盐的结晶成型及结晶盐的品质。所以,高盐水中有机物的有效去除是必须考虑的。
高盐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方法有混凝、吸附、高级氧化方法。混凝/絮凝是传统的去除方法,对大分子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通常在30%左右。高级氧化技术可以使废水中的有机物部分矿化或分解,能够有效去除反渗透浓液中的有机物。其中芬顿技术和臭氧催化氧化技术的效果显著,去除率可以达到60%,但是药剂消耗大,成本较高。活性炭吸附是水处理工艺中常见的工艺,尤其粉末性炭对有机物的去除较好,有机物去除率可以达到70%。但是,活性炭主要吸附小分子有机物,且粉末性炭的分离与再生,成本较高。
降解纳滤浓盐水中COD的方法(CN201510055332.4)中公开了一种降解纳滤浓盐水中COD的方法,纳滤浓盐水通过零价铁反应、电解反应、间接芬顿反应、催化氧化反应、混凝沉淀、光催化反应降解和分解纳滤浓盐水中的有机物,COD可以从273降到100以内。该技术方案工艺复杂。
一种反渗透浓盐水的生物处理方法(CN105645599A)公开了一种反渗透浓盐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反渗透浓盐水的盐含量为1%~6%,COD Cr浓度为100-1000mg/L,氨氮浓度为1-10mg/L,(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B/C比值低于0.2,加入固定化高耐盐COD降解菌,同时进行连续曝气,处理5-20h,再加入复合增效组分,继续曝气处理20-60h后收集出水;或在加入固定化高耐盐COD降解菌的同时加入复合增效组分,进行连续曝气,处理5-80h后收集出水。生物方法处理时间长,占地多。
发明内容
针对高盐废水零排放工艺中有机物的去除技术效率有限,处理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煤化工行业高盐废水零排放工艺中降低COD的方法,通过该技术方案能够使高盐废水中的有机物得到有效降低,COD去除率可以达到80%左右,成本降低1/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水处理的方法,包括:在氧化池中对均质后的废水进行氧化;将氧化处理后的废水通入混凝池进行混凝;将混凝处理后的废水通入吸附池,投入吸附剂进行吸附;以及对吸附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固液分离。
在上述方法中,其中,通过加入高锰酸钾对均质后的废水进行氧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万邦达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万邦达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511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药污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污水及废气高效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