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流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49632.2 | 申请日: | 2016-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448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李风浪;李舒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3/22 | 分类号: | H05B3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流电 离子导体 发光器件 介电弹性体 聚多巴胺 交流电信号 氧化石墨烯 表面接枝 串接 制备 高介电陶瓷 可拉伸性能 负极线路 化学还原 夹心结构 节能环保 顺序组合 正极线路 发光体 金属盐 水溶胶 包覆 解离 还原 粒子 掺杂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流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首先采用掺杂有可解离金属盐的水溶胶制得柔性离子导体;然后选用聚多巴胺包覆高介电陶瓷粒子,在聚多巴胺表面接枝有氧化石墨烯,采用化学还原的方法将其还原,得到聚多巴胺表面接枝有氧化石墨烯的介电弹性体;最后按照柔性离子导体、介电弹性体、交流电致发光体、介电弹性体、柔性离子导体的顺序组合,得到夹心结构的交流电致发光器件,其中一层柔性离子导体串接于交流电信号的正极线路,另一层柔性离子导体串接于交流电信号的负极线路。该方法制得的交流电致发光器件稳定性好,可拉伸性能好,节能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元件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交流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致发光器件(ELD)是指发光材料暴露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的电致发光或者是“冷发射”。1907年Henry Round在做电流通过碳化硅探测器的实验时首次检测到了这种现象。1936年巴黎Marie Curie实验室的George Gestriau首次用“电致发光”这个词描述了这一现象,同时报道了在加电场的条件下ZnS粉末的层与层之间产生了交流驱动的电致发光过程。当时他认为这种现象作为一种简易光源将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由于光的输出很低,寿命短,导致了该领域最初的发展十分缓慢。到了20世纪50年代,GTF公司才研发了第一个类似于三明治结构的陶瓷电致发光灯,即在两个导体之间加入了介电层和突光层。然而该器件的寿命依然很低,所以此时电致发光器件商业化的想法落空。后来该技术经历了两次技术上的推进,即在该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得到完善的基础上,人们提出了基于粉末的厚膜交流电致发光器件(AC-ELD)直到20世纪90年代,厚膜AC-EL在平板显示和柔性发光等领域才正式进入市场。
AC-ELD的器件结构分为两种,对称结构和非对称结构。对称结构就是发光层两侧分别有一个介电层;非对称结构是在临近背电极处有一个介电层。所以最简单的器件结构也要有四层:透明电极/发光层/介电层/背电极。透明电极主要是ITO的电极、导电聚合物电极以及纳米材料电极;发光层主要是指一些具有强烈发光效果的荧光粉如ZnS及其掺杂材料等;介电层是指一些介电常数较大的材料如钛酸钡、二氧化硅等;背电极是指导电性较好的电极材料,如炭黑、银浆等。但是目前常用的交流电致发光器件中,ITP电极稳定性差,可拉伸性能不好,且介电层采用的介电材料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大、电致形变小,使得交流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低,使用寿命短,稳定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交流电致发光器件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制得的交流电致发光器件使用寿命长,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稳定性好,节能环保。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交流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柔性离子导体的制备
将高分子单体和水混合搅拌,经充分搅拌溶解,得到质量分数为5-10%的高分子单体溶液,然后向高分子单体溶液中加入金属盐,并加入交联剂、引发剂以及催化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溶液,然后将混合溶液倒入夹有硅胶垫片的玻璃板模具中,放入恒温箱中加热1-5小时,得到掺杂有可解离金属盐的水溶胶,将水凝胶根据需要裁减成圆形或长条形的柔性离子导体;
(2)介电弹性体的制备
a)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固体调节水的pH至8.5,加入多巴胺,得到浓度为1.2-2mg/ml的多巴胺水溶液;
b)将高介电陶瓷粒子加入到步骤a)制得的多巴胺水溶液中,25℃、500-1000rpm下搅拌反应15-25h,反应结束后,用去离子水稀释至中性、抽滤、真空干燥,得到固态的聚多巴胺包覆高介电陶瓷填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496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驱动电路
- 下一篇:一种智能LED荧光灯驱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