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弯多腔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的刚性连接柱脚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49567.3 | 申请日: | 2016-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43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刘界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中科大业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34 | 分类号: | E04C3/34;E04B1/30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50201 | 代理人: | 王翔 |
地址: | 4080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腔钢管 冷弯 混凝土异形柱 混凝土基础 焊接 混凝土 构件力学性能 刚性连接柱 工厂化生产 加工成异形 薄壁钢板 传力路径 刚性连接 焊接方式 焊接钢板 空腔内壁 冷弯成型 弯矩传递 主要构件 核心柱 连接面 脚本 插筋 管体 剪力 受力 柱脚 柱肢 钢板 钢管 钢筋 侧面 节约 施工 加工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弯多腔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的刚性连接柱脚,它的加工方法采用冷弯、焊接方式将薄壁钢板加工成异形柱的核心柱钢管,再以其为中心,将其侧面作为柱肢连接面,依次焊接冷弯成型的U形构件,然后在这些管体的空腔内壁上焊接钢板,之后将其固定到插有钢筋的混凝土基础上。其中焊接的钢板可有效将多腔钢管所承担的弯矩传递给柱内混凝土,再通过基础插筋传至混凝土基础。同时,柱剪力可由柱内混凝土传给基础。本发明的整个构件力学性能良好,受力简单,传力路径明确合理,解决了冷弯多腔钢管混凝土异形柱与基础的连接问题,同时可主要构件可实现工厂化生产,施工方便,节约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结构构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刚性连接柱脚。
背景技术
异形柱目前在住宅、公寓、宿舍等建筑中应用较多,异形柱与相邻墙体齐平,使得建筑室内空间规整,有利于家具摆放,提高室内空间利用效率。但目前普遍应用的异形钢筋混凝土柱其抗震设计较为严格,最大使用高度和柱轴压比等设计指标远低于普通矩形钢筋混凝土柱。相对于异形钢筋混凝土柱,冷弯多腔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的柱脚设计具有一定的特点。多腔钢管可作为施工模板,浇筑柱内混凝土时无需另行支模,施工方便,节省时间。而且多腔钢管和开孔钢板连接件可以实现工厂化生产,因此,这种新型柱脚可为住宅产业化提供一种参考的选择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柱脚的传力问题,以及为实现住宅产业化提供一种柱脚设计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冷弯多腔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的刚性连接柱脚,它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截取一块矩形薄壁钢板,采用冷弯的加工方式将其弯折成横截面为矩形的空心钢管;
2)在上述空心钢管侧壁的搭接处采用对接焊缝使空心钢管的侧壁闭合,从而得到核心柱钢管;
3)再截取若干块矩形薄壁钢板,采用冷弯的加工方式分别将其弯折成若干个U型构件;每个所述U型构件具有两块侧板和一块底板;两块所述侧板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底板;两块侧板之间的距离等于核心柱钢管某一侧面的宽度;
4)在核心柱钢管的一个或多个侧面上拼接U型构件,其拼接方式有四种:
4.1)当拼接成一字型冷弯多腔钢管时,将一个U型构件拼接到核心柱钢管的某一侧面上;采用单面坡口焊缝将这个U型构件的两块侧板分别与所拼接侧面的两条侧棱焊接,从而U型构件与该侧面结合成柱肢矩形钢管;
4.2)当拼接成L型冷弯多腔钢管时,核心柱钢管的两个相邻侧面分别拼接一个U型构件;每个U型构件的两块侧板分别与所拼接侧面的两条侧棱连接,其中连接在同一侧棱上的两块侧板采用熔透焊缝进行焊接,其他侧板采用单面坡口焊缝进行焊接;从而使得每个U型构件与所拼接侧面结合成柱肢矩形钢管;
4.3)当拼接成T型冷弯多腔钢管时,核心柱钢管的三个侧面分别拼接一个U型构件;每个U型构件的两块侧板分别与所拼接侧面的两条侧棱连接,其中连接在同一侧棱上的两块侧板采用熔透焊缝进行焊接,其他侧板采用单面坡口焊缝进行焊接;从而使得每个U型构件与所拼接侧面结合成柱肢矩形钢管;
4.4)当拼接成十字型冷弯多腔钢管时,核心柱钢管的四个侧面分别拼接一个U型构件;每个U型构件的两块侧板分别与所拼接侧面的两条侧棱连接,其中每条侧棱上的两块侧板采用熔透焊缝进行焊接,从而使得每个U型构件与所拼接侧面结合成柱肢矩形钢管;
5)在柱肢矩形钢管背向核心柱钢管的侧面上拼接一个U型构件;采用单面坡口焊缝将这个U型构件的开口处的棱边与所拼接侧面的两条棱边焊接,从而使得这个U型构件与所拼接侧面结合成端柱钢管;
从而核心柱钢管、柱肢矩形钢管和端柱钢管共同构成冷弯多腔钢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中科大业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中科大业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495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连梁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建筑用约束组合柱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