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度域相控反演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47854.0 | 申请日: | 2016-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73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罗晶;梁虹;张洞君;邹琴;章雄;徐敏;顾雯;黄东山;郑虹;陆林超;陈愿愿;周晶晶;范晓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3 | 代理人: | 张敏;薛义丹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演 初始模型 深度域 相控 地震资料 高通频率 低通 滤波 滤出 测井曲线 地震频带 高分辨率 高频信息 截止频率 频率分析 时深转换 地震 波阻抗 高频段 频率域 有效地 重采样 匹配 样本 合并 分析 保证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深度域相控反演方法。所述反演方法包括:A进行地震相分析;B匹配相似波形的样本井;C在高于地震频带范围内进行滤波,滤出高频段,以寻找具有共性结构的相似波形的截止频率;D插值,以建立初始模型,在插值过程中,结合地震相分析结果,进行相控;E对地震资料进行频率分析,确定低通频率与高通频率,并对初始模型进行滤波以滤出低通频率和高通频率,得到带陷初始模型;F结合有色反演,利用频率域合并有色反演的中频部分与带陷初始模型的低频和高频部分,得到绝对的波阻抗或速度反演体,完成深度域储层反演。本发明克服了测井曲线时深转换过程中由于重采样造成的高频信息丢失,有效地保证了地震资料的高分辨率特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天然气地震勘探调查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在深度域进行地震解释和储层反演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地震勘探技术中的综合分析过程经历三个发展阶段:“二维到三维、叠后到叠前、时间域到深度域”。时间域反演己经相当成熟,然而对于深度域的反演,是一个前缘课题,虽然一直有人探讨和研究,但是到目前仍然没有相对完善的理论和方法。基于褶积模型的反演,大部分停留在把时间域子波转换为深度域进行褶积,没有达到消除时深转换的最终目的。
虽然目前在深度域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一些专门的软件也未得以开发,但近几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在深度域地震数据处理方面也开始做了一定的研究。2000年张雪建等提出了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方法研究;2001年林金逞等提出了应用深度域高分辨率地震反演识别低渗透薄互层储层研究;2002柴春艳等提出了深感应测井深度域反演算法及应用;2003年姚振兴等提出了用于深度域地震剖面衰减与频散补偿的反Q滤波方法;2010张静等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变换方法建立波阻抗、自然伽玛、孔隙度等测井曲线与地震属性之间存在的线性变换来预测岩性和物性;2009胡中平等提出了伪深度变换的方法,这一方法有效的解决了深度域中子波随深度变化的问题;YESHPAL SINGH,Repsol也是根据上述子波提取的理论在2012年对深度域反演这一课题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结合目前收集到的资料来看,主要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种:时深转换深度域储层预测;
通过时深转换,把深度域数据转到时间域进行叠后反演,把叠前深度偏地震资料用合适的速度场转换成时间域资料,在时间域进行反演,再转换到深度域,从而达到深度域反演预测储层的目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该方法显得冗余繁琐,且深度域地震资料和测井曲线经过深度域到时间域的转换,不可避免造成高频信息的丢失。在实际生产应用中,该方法应用较少。
第二种:多属性变换深度域地震反演;
该方法是将分辨率相对较低的地震资料根据合理的速度场资料从时间域转换到深度域,然后在深度域采用基于地震多属性变换的方法完成高分辨率的地震反演。
采用地震多属性变换进行深度域反演的理论基础是认为波阻抗、自然伽马、孔隙度等测井曲线与多种地震属性之间存在着一种最佳变换,这种变换既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通过寻找一个算子,建立地震属性组合和目标曲线之间的变换关系,用地震数据和测井数据来预测岩性和物性。其反演方法分为两个步骤:其一是将分辨率相对较低的地震资料根据合理的速度场资料从时间域转换到深度域;其二是在深度域采用基于地震多属性变换的方法完成高分辨率的地震反演。
以上两种方法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缺陷,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域储层反演,即直接在深度域数据体上开展储层定量反演。第一种方法冗余繁琐,两次时间深度的转换损失了大量的有效信息,且实际生产过程中效果也不太理想;第二种方法实际上是基于地震属性的深度域变换,即利用地震属性和测井曲线建立关系,建立的关系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
随着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在近年有着较快的发展并慢慢走向成熟,在深度域进行地震解释和储层反演已是大势所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478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