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管路连接器的弹性锁扣件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47837.7 | 申请日: | 2016-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025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黄松檀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松檀 |
主分类号: | F16L21/08 | 分类号: | F16L2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20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混合 动力 汽车 管路 连接器 弹性 扣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车辆汽配件加工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管路连接器的弹性锁扣件。
背景技术
在汽车领域,汽车油路或者管路的连接器主要是由公接头和母接头连接组成,而目前的公接头一般都是较为成熟的汽车自带标准配件,因此如何对母接头以及如何实现母接头与公接头之间连接紧密地无缝连接一直都是困扰广大汽车领域研发工程师的重点和难点。
因此,目前应用在汽车(包括无人驾驶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内连接器主要都是可拆卸的连接器,这些可拆卸的连接器用于连接可拆卸的连接管,通常可拆卸的连接器需要保证管的密封,防止管内的液体或气体泄漏。可拆卸的连接器包括锁定端和配合端,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锁定端和配合端,即防止锁定端和配合端松开。通常需要锁定端对配合端进行限位。由于可拆卸的连接器根据用户的需要,必须能过解除锁定端对配合端的锁定。通常可拆卸的连接器连接的管因管内压力变化、管线移动等原因,可拆卸的连接器连接的管在常常遭受非常大的轴向力。可拆卸的连接器需要牢固的连接管与管。
现有的可拆卸的连接器存在锁定解锁臂配合部的部件容易变形过量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产品中不足,提供一种呈中心对称结构设计的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管路连接器的弹性锁扣件,该弹性锁扣件具有安装/拆卸高效、性能优良等功能,并能够广泛地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管路连接器。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管路连接器的弹性锁扣件,包括上按压板部、下按压板部、第一弹力臂和第二弹力臂,上按压板部与下按压板部之间是通过第一弹力臂和第二弹力臂连接成一体的;其中:第一弹力臂和第二弹力臂均是由位于两端的弹性斜边臂和位于中间的刚性直臂一体连接而成的;位于两端的弹性斜边臂与刚性直臂之间所形成的夹角均为130°~160°,且位于两端的弹性斜边臂朝向相同,使得第一弹力臂、第二弹力臂以及与上按压板部、下按压板部相互形成包裹状结构;位于两端的弹性斜边臂的长度均大于刚性直臂的长度,使得在对上按压板部、下按压板部同时施加压力时,第一弹力臂和第二弹力臂分别受力挤压向外侧扩张,同时将公接头的公连接管嵌置进入母接头内的空心导管内。
在第一弹力臂的刚性直臂上设有平行于母接头轴向方向上的第一导向槽口,在第二弹力臂的刚性直臂上设有平行于母接头轴向方向上的第二导向槽口,且第一导向槽口的朝向与第二导向槽口的朝向相反;由于第一导向槽口的朝向设置与设置在母接头内的一导轨相互配合,以及第二导向槽口的朝向与设置在母接头内的另一导轨相互配合,使得第一弹力臂、第二弹力臂仅限于沿着各自对应地导轨进行向内或向外滑动;保证了该弹性锁扣件在母接头轴向方向上稳固性。
在上按压板部内侧设有上弧形扣环,在下按压板部内侧设有下弧形扣环,上弧形扣环是由两根刚性斜边臂部Ⅰ以及位于该两根刚性斜边臂部Ⅰ中间的上半圆环包裹部一体连接而成的;下弧形扣环是由两根刚性斜边臂部Ⅱ以及位于该两根刚性斜边臂部Ⅱ中间的下半圆环包裹部一体连接而成的;具体地:上半圆环包裹部内侧面是由两端呈大圆弧段面和中间呈小圆弧段面一体连接组成的,下半圆环包裹部内侧面是由两端呈大圆弧段面和中间呈小圆弧段面一体连接组成的;其中:小圆弧段面的弧面半径等于公接头的卡接口外径,大圆弧段面的弧面半径大于小圆弧段面的弧面半径。
上述结构的设计,在将公接头嵌置入母接头内时,在将公接头的卡接口包裹在弹性锁扣件的上半圆环包裹部以及下半圆环包裹部中小圆弧段面内,从而实现公接头通过弹性锁扣件与母接头固定连接;而且在将公接头抽出或者更换母接头时,按压弹性锁扣件的上按压板部和下按压板部,由于上按压板部两端的向内包边结构以及下按压板部两端的向内包边结构分别与母接头内通槽口两侧端面上设有的台阶面之间具有一定可移动间隙;而且上按压板部两端的向内包边结构以及下按压板部两端的向内包边结构分别能够卡扣在母接头内通槽口两侧端面的台阶面上;这样使得公接头的卡接口脱离开弹性锁扣件的上半圆环包裹部以及下半圆环包裹部中小圆弧段面的包裹,而且其中大圆弧段面的弧面半径大于小圆弧段面的弧面半径,有效避免了公接头的卡接口可能发生错位而导致被卡扣在上半圆环包裹部与下半圆环包裹部之间;同时也有效地缩短了上半圆环包裹部和下半圆环包裹部受力挤压所产生的间距,就能够使公接头的卡接口从上半圆环包裹部与下半圆环包裹部之间抽离出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弹力臂和第二弹力臂设置于上弧形扣环与下弧形扣环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松檀,未经黄松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478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