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温度传感器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47807.6 | 申请日: | 2016-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84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高凤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瑞鑫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7/22 | 分类号: | G01K7/22;G01K1/08 |
代理公司: | 34119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屈科辉;傅磊<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239300 安徽省滁州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性片 第一表面 支撑板 支撑柱 热敏电阻 第一端 滑块 温度传感器组件 长度方向延伸 方向延伸 倾斜布置 挡板 检测 侧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度传感器组件,包括支撑柱、检测部、挡板;支撑柱具有第一表面,支撑柱的侧壁上设有滑块,该滑块沿支撑柱的长度方向延伸;检测部包括支撑板、弹性片、热敏电阻、第一导线,支撑板的一端与第一表面连接,支撑板的另一端向远离第一表面的方向延伸;弹性片由弹性材料制成,弹性片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弹性片的第一端与第一表面连接,弹性片的第二端向靠近支撑板的方向倾斜布置;热敏电阻安装在弹性片上;第一导线的一端与热敏电阻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度传感器组件。
背景技术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传感器的特点包括: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传感器的存在和发展,让物体有了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让物体慢慢变得活了起来。通常根据其基本感知功能分为热敏元件、光敏元件、气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湿敏元件、声敏元件、放射线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十大类。
现有的温度传感器使用效果不够理想,有待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温度传感器组件,使用方便,效果好。
一种温度传感器组件,包括支撑柱、检测部、挡板;
支撑柱具有第一表面,支撑柱的侧壁上设有滑块,该滑块沿支撑柱的长度方向延伸;
检测部包括支撑板、弹性片、热敏电阻、第一导线,支撑板的一端与第一表面连接,支撑板的另一端向远离第一表面的方向延伸;弹性片由弹性材料制成,弹性片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弹性片的第一端与第一表面连接,弹性片的第二端向靠近支撑板的方向倾斜布置;热敏电阻安装在弹性片上;第一导线的一端与热敏电阻连接;
挡板为环形,挡板套装在支撑柱上,挡板能够沿支撑柱的周向转动,挡板具有可供热敏电阻穿过的第一出口及远离第一出口的第二端面,挡板的内周向表面上设有滑槽,滑槽沿挡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滑槽与滑块相互配合,滑槽远离第一出口的一端贯穿第二端面,挡板具有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当挡板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时,第二端面与滑块靠近第一表面的一端相抵靠;当挡板处于第二位置状态时,上述滑块置于滑槽内;
当挡板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时,热敏电阻置于第一出口和第一表面之间;当挡板处于第二位置状态时,且,滑块靠近第一出口的一端与滑槽远离第二端面的一端相抵靠时,热敏电阻置于挡板的外侧。
优选的,检测部还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金属片、第二金属片、第二导线,第一壳体的一端置于第二壳体内,第一壳体能够相对第二壳体转动;第一金属片置于第一壳体内;第二金属片置于第二壳体内,第二金属片与第一金属片相贴合,第二金属片能够相对第一金属片转动;上述第一导线远离热敏电阻的一端与第一金属片连接;第二导线的一端穿过第二壳体与第二金属片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盖板,盖板用于封闭或打开第一出口,盖板上设有第一磁性件;挡板上设有与第一磁性件相吸合的第二磁性件。
优选的,还包括铰链,盖板通过铰链与挡板铰接。
优选的,支撑板远离第一表面的一端与第一表面之间的间距大于热敏电阻与第一表面之间的间距;当挡板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支撑板置于挡板的内侧;当支撑板沿挡板的长度方向向远离第二端面的方向移动并与盖板接触时,支撑板挤压盖板并致使第一出口被打开。
优选的,第一导线自内向外依次包括导体、云母带、玻璃布带包带层、绝缘层、编织层、屏蔽层、聚醚型热塑性聚氨酯护套层。
优选的,导体的端面为优弧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瑞鑫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瑞鑫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478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