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快速鉴别食腺嘌呤节孢酵母菌株的DNA条形码引物、DNA条形码、试剂盒、方法和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1047371.0 申请日: 2016-11-23
公开(公告)号: CN108103216B 公开(公告)日: 2021-07-13
发明(设计)人: 唐蜀昆;徐平;田飞;施佳辉;职晓阳;高林瑞;高慧英;丁章贵 申请(专利权)人: 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大益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12Q1/6895 分类号: C12Q1/6895;C12Q1/04;C12N15/11;C12R1/645
代理公司: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代理人: 王静;丁业平
地址: 666200 云南省西双***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快速 鉴别 嘌呤 酵母 菌株 dna 条形码 引物 试剂盒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本发明属于物种和菌株鉴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鉴别食腺嘌呤节孢酵母菌株的DNA条形码引物组合物、DNA条形码组合物、试剂盒、方法及应用。本发明的DNA条形码组合物,包括如SEQ ID No.1所示的第一DNA条形码、如SEQ ID No.2所示的第二DNA条形码、如SEQ ID No.3所示的第三DNA条形码、以及如SEQ ID No.4所示的第四DNA条形码,其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DNA条形码来源于食腺嘌呤节孢酵母TMCC 70007菌株的基因组。该DNA条形码能够快速鉴别普洱茶发酵菌株食腺嘌呤节孢酵母TMCC 70007,可以快速准确地将该菌株从易混淆的菌株或同物种内其他菌株中鉴定出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物种和菌株鉴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鉴别食腺嘌呤节孢酵母菌株的DNA条形码引物组合物、DNA条形码组合物、试剂盒、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普洱茶是一种具有云南地理标识的后发酵茶,其采用大叶种晒青毛茶作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工艺制作而成。普洱茶因具有减肥、降血糖血脂、预防和改善心血管疾病、抗衰老、抗癌、消炎、助消化以及养胃等保健功效也备受人们关注。最近几年,普洱茶越来越受欢迎,逐渐增加的市场需求拉动了普洱茶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云南地区的经济增长。

普洱茶是云南大叶种发酵茶,其发酵生产需要普洱茶发酵生产菌株食腺嘌呤节孢酵母(Blastobotrys adeninivorans)TMCC 70007(以下也简称为“TMCC 70007”)在内的多种微生物的作用,其中该TMCC 70007是发酵过程中的关键菌。目前普洱茶发酵仍然是半自然人工渥堆的经验式发酵,虽然渥堆过程中以少数优势微生物为主的群落相对稳定,但产品的稳定性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生产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进一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和市场的认可、突破外贸壁垒、提升普洱茶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必须实现普洱茶生产工艺的人工可控化、清洁化以及高效化,并不断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要做到这些,就必须革新技术,发明一系列安全、清洁、高效、人工可控自动化的普洱茶新工艺,才能确保普洱茶产业的健康发展,给国家和人民带来长远利益。

随着普洱茶科研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了人工接种发酵普洱茶的探索,目前已经有许多菌株应用于普洱茶人工可控发酵。近年由于市场需求加大,许多规模较小的厂家对普洱茶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大肆滥用许多他人专利进行牟利,比如,按照一些接种发酵普洱茶的专利方法,采用一些菌种进行普洱茶发酵等一系列方法,进行普洱茶加工生产等经营活动,大大损害了一些具有相关专利的普洱茶生产企业的经济利益。

为确保普洱茶发酵微生物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防止滥用普洱茶发酵微生物的侵权行为发生,解决在普洱茶人工可控发酵过程中菌种侵权时难以举证的难题,开发对普洱茶发酵用菌株进行快速精准鉴别的方法势在必行,亟需建立其分子鉴定方法,开发通过DNA条形码技术快速鉴别与区分与其相似菌株的方法,以达到通过形态特征与分子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工业生产菌株鉴别和鉴定问题,为普洱茶有控工业发酵工艺开发和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促进普洱茶产业健康繁荣发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形态学鉴定用于普洱茶发酵生产的食腺嘌呤节孢酵母菌株所存在的不足,以及基于ITS序列和18S rRNA序列难以区分种内不同菌株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组食腺嘌呤节孢酵母的DNA条形码,所述DNA条形码能够快速鉴别普洱茶发酵菌株食腺嘌呤节孢酵母TMCC 70007,可以快速准确地将该菌株从易混淆的菌株或同物种内其他菌株中鉴定出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鉴别食腺嘌呤节孢酵母菌株的DNA条形码组合物,包括如SEQ ID No.1所示的第一DNA条形码、如SEQ ID No.2所示的第二DNA条形码、如SEQ ID No.3所示的第三DNA条形码,以及如SEQ ID No.4所示的第四DNA条形码,其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DNA条形码来源于食腺嘌呤节孢酵母TMCC 70007菌株的基因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大益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大益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473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