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险智能定损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45434.9 | 申请日: | 2016-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04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林晟;郭佳双;顾鹏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40/08 | 分类号: | G06Q40/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险 智能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险理赔定损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车险智能定损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车辆越来越多,车辆参加保险已经是购买车辆后第一道手续。随着车辆的增多,车辆交通事故的绝对数量也相应变大。当投保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保险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现场查勘定损。
车辆定损工作一直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车辆的定损涉及到维修、制造和车主多方面的技术和利益,它是整个车险服务中矛盾比较突出的部分,需要专业人员进行。
因此,目前车辆定损基本依靠人工识别,由保险公司定损师前往事故现场或汽车维修厂,对出险车辆进行定损。这种传统的人工定损方式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必须到现场对出险车辆进行检查、测试,对于定损师而言,工作量较大,工作效率低下;
(2)发生事故的位置是随机的,可能会是在距离保险公司定损中心非常遥远的地区,定损师很难及时赶赴事故现场,无法保障车辆定损的时效性。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险智能定损方法和系统,以解决现有定损技术定损效率低、案件定损偏差大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险智能定损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建立车辆理赔定损数据库;
接收客户端发送车险理赔指令和车损图片,结合车辆理赔定损数据库识别车辆的损失部位及损失程度;
根据车型、损失部位及损失程度、客户端选择的维修厂从车辆理赔定损数据库中查找定损方案,并计算定损价格。
所述的车险智能定损方法中,所述根据车型、损失部位及损失程度、客户端选择的维修厂从车辆理赔定损数据库中查找定损方案,并计算定损价格的步骤之后,所述的车险智能定损方法还包括:
将定损方案、定损价格、客户需支付的金额、预计取车日期反馈至客户端。
所述的车险智能定损方法中,所述建立车辆理赔定损数据库的步骤包括:
利用建图软件建立3D汽车模型,并通过模型分块的方式在3D汽车模型上将车辆的不同部位分割成独立单元;
在赔定损数据库中为被分割的独立单元逐一建立数据标签,每个数据标签对应不同配件的不同级别的受损程度;
各配件与各维修厂的定损数据库的配件价格、维修工时及工时价格进行关联。
所述的车险智能定损方法中,在识别车辆的损失部位时,具体包括:
在车辆理赔定损数据库中,对海量的典型样本进行数据预处理;
对各典型样本进行特征提取,并组成特征向量;
对特征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
确认典型样本相对应的受损部件名称和/或受损面积信息;
将特征向量与受损部件名称和/或受损面积信息分别作为分类模型的输入输出,训练并确定分类模型;
将车损图片放入分类模型中进行分析识别处理,确定受损部件名称和/ 或受损面积信息。
所述的车险智能定损方法中,在识别车辆的损失程度时,具体包括:
将车损图片与损失程度训练器中的受损程度对照图片进行比对,并选取与受损车辆的受损部件的受损程度相一致的受损程度对照图片;
结合受损部件名称及受损面积信息,对车损图片的受损深度进行识别处理,以确定受损程度信息。
所述的车险智能定损方法中,所述将定损方案、定损价格、客户需支付的金额、预计取车日期反馈至客户端供用户确认的步骤包括:
根据受损车辆品牌、车系、车型、损失配件、损失程度信息判断损失配件是否为常规配件;
当损失配件为常规配件时,根据车型、损失部位及损失程度在工时库中查找已选工时项目、并在配件库中查找已选配件项目;
通知客户端提示客户选择维修厂;
调用所选维修厂的配件价格、工时价格、计算定损金额。
一种车险智能定损系统,其包括:
数据库建立及维护模块,用于建立并维护车辆理赔定损数据库;
定损识别模块,用于接收定损客户端发送车险理赔指令和车损图片,结合车辆理赔定损数据库识别车辆的损失部位及损失程度;
定损估价模块,用于根据车型、损失部位及损失程度、客户端选择的维修厂从车辆理赔定损数据库中查找定损方案,并计算定损价格。
所述的车险智能定损系统,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454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