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类土质煤工作面液压支架及煤层开采防护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1045408.6 | 申请日: | 2016-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821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 发明(设计)人: | 王磊;谢广祥;朱传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E21D23/16 | 分类号: | E21D23/16;E21D23/04;E21D23/24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上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5 | 代理人: | 王伟 |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种类 土质 工作面 液压 支架 煤层 开采 防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矿开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类土质煤工作面液压支架及煤层开采防护方法。
背景技术
松软煤层强度低,结构性差,在长期特定的地质与力学条件下形成了与黄土相似的物理力学特征,这种破碎、松散的似土非土的煤体,为类土质煤。
类土质煤工作面采掘过程中煤壁易片帮失稳,煤壁的稳定性问题严重制约了类土质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煤层回采时,液压支架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选择合适的液压支架是防控煤壁片帮,提高煤体稳定性的前提。
现有的针对松软煤层工作面的液压支架虽然增加了护帮板,但在采煤机割煤后,新暴露的顶部极易冒落,冒落的煤岩体堆积在煤壁前方,减小了液压支架前方的空间,致使护帮板难以完全打开,支架的护帮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支护效果也不明显,无法最大限度的提高煤体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类土质煤工作面液压支架,以提高开采过程中煤壁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类土质煤的煤层开采防护方法,以提高煤壁开采过程中煤壁的稳定性。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类土质煤工作面液压支架,包括支架底座、支架顶梁、支架立柱、推移千斤顶、护帮板、以及护帮板千斤顶,还包括前探顶梁和前探顶梁千斤顶,其中,前探顶梁位于支架顶梁的前方,由前探顶梁千斤顶控制伸缩,并且在支护作业时插入煤壁中。
进一步地,上述前探顶梁为铲型。
进一步地,上述前探顶梁千斤顶的一端与支架顶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前探顶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护帮板千斤顶的一端与支架顶梁连接,另一端与护帮板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护帮板的连接端与支架顶梁铰接。
进一步地,上述前探顶梁和前探顶梁千斤顶的宽度小于支架顶梁的宽度。
进一步地,上述护帮板包括在工作时平行于作业面的护帮板体和位于钎探顶梁千斤顶左右两侧的连接杆,其中,连接杆包括与支架顶梁铰接的连接端。
进一步地,上述护帮板的靠近前探顶梁底面的位置设有避让面,其中,避让面在护帮板支护作业时与煤壁之间形成避让空间。
进一步地,上述前探顶梁的底面为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10°。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类土质煤的煤层开采防护方法,使用根据上面所描述的类土质煤工作面液压支架,该防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采煤机滚筒开采煤壁到达所述液压支架所在位置时,回收所述液压支架的前探顶梁和护帮板,进行割煤;割煤结束随后回收所述液压支架的支架立柱,利用刮板输送机和推移千斤顶牵引液压支架整体前移,随后升起所述支架立柱,支撑所述支架顶梁;开启前探顶梁千斤顶迫使所述前探顶梁插入煤壁,并且开启护帮板千斤顶打开护帮板;以及利用推移千斤顶推动刮板输送机和采煤机前移,等待下次开采。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发明在支架顶梁前段、护帮板上方设计了前探顶梁,在采煤机割煤后,前探顶梁在前探顶梁千斤顶的推动下能够及时伸出支护新暴露的顶板,防止顶板冒落,保证了液压支架与煤壁间的空间,为护帮板提高有效的工作空间,有利于液压支架护帮板的完全打开,充分地发挥液压支架的护板作用,提高煤壁的稳定性。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类土质煤工作面液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类土质煤工作面液压支架的顶部结构;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类土质煤工作面液压支架在回采工作面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类土质煤工作面液压支架的护帮板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类土质煤的煤层开采防护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前探顶梁;2、前探顶梁千斤顶;
3、护帮板;4、护帮板千斤顶;
5、支架顶梁;6、支架立柱;
7、支架底座;8、推移千斤顶;
9、刮板输送机;10、采煤机;
11、采煤机滚筒; 12、煤壁;
31、护帮板体; 32、连接杆;
33、避让面; 1a、顶面;
1b、底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454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