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配糖共混物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44797.0 | 申请日: | 201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877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T·L·卡尔森;B·D·格思里;T·林德格伦;M·摩顿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吉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27/30 | 分类号: | A23L27/3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苗征;于辉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糖共混物 | ||
本发明描述了包含特定的配糖共混物的增甜剂组合物。所述配糖共混物包含不同比例的莱鲍迪甙A、莱鲍迪甙B和/或莱鲍迪甙D。所述增甜剂组合物还可以包含一种或多种增量剂或其他成分。所述增甜剂组合物可以用于食品和饮料中。
本申请是2011年12月13日提交的国际申请号为PCT/US2011/064528,中国国家申请号为201180059793.9,发明名称为“配糖共混物”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含配糖共混物的增甜剂组合物。本发明的增甜剂组合物还可以包含其他成分。在一些特定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增甜剂组合物还可以包含一种或多种增量剂(bulking agents)。本发明还涉及将增甜剂组合物引入到食品和/或饮料中。
发明背景
物质甜叶菊(“甜菊”)一直是旨在纯化某些天然存在的甜菊的甜配糖的广泛研究和开发的主题,甜菊是潜在的无卡路里的增甜剂。可以从甜菊提取出的甜配糖包括六种莱鲍迪甙(rebaudioside)(即,莱鲍迪甙A至F)、甜菊苷(stevioside)以及杜克甙(dulcoside)A。具体地,大量的商业兴趣集中在获得和纯化来自甜菊的莱鲍迪甙A。
发明概述
本发明涉及具有特定配糖共混物的增甜剂组合物。本发明的增甜剂组合物还可以包括诸如增量剂、风味剂、其他高强度增甜剂或类似物的其他成分。本发明还涉及增甜剂组合物在食品和饮料中的用途。
申请人令人惊奇地发现与由甜菊配糖的纯组分制备的共混物相比,莱鲍迪甙A、莱鲍迪甙B以及莱鲍迪甙D的呈二元和三元形式的某些共混物得到了更高的有效增甜能力。即,对于获得相同的甜度水平,与由纯组分莱鲍迪甙A、莱鲍迪甙B或莱鲍迪甙D组分所需的量相比,所需配糖共混物的浓度较低。获得某些甜度水平所需的配糖浓度的降低可以通过允许在增甜剂组合物中使用较低量的配糖而仍获得相同的甜度水平实现了相当大的节约。另外,较低水平的配糖使得可以容易地引入到某些食品和饮料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还获得了减轻苦味的增加的益处(同时达到相同的甜度)。
在某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共混物是高纯度的配糖共混物。在其他优选的实施方案中,配糖共混物在增甜剂组合物中提供相对高的蔗糖当量值(“SEV”)。在这些实施方案中,当在用于某些食品或饮料应用的增甜剂组合物中需要较高的甜度水平时,能够更好地实现配糖共混物提供相当多的益处。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特征是一种包含配糖共混物的增甜剂组合物。所述配糖共混物包含(基于所述配糖共混物中的莱鲍迪甙B和莱鲍迪甙D的总和)15%到85%的莱鲍迪甙B和15%到85%的莱鲍迪甙D,所述配糖共混物在所述增甜剂组合物中提供大于3.6的SEV,且莱鲍迪甙B和莱鲍迪甙D构成所述配糖共混物的至少40%。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的特征是一种包含配糖共混物的增甜剂组合物。所述配糖共混物包含(基于所述配糖共混物中的莱鲍迪甙A和莱鲍迪甙D的总和)30%到60%的莱鲍迪甙A和40%到70%的莱鲍迪甙D,且莱鲍迪甙A和莱鲍迪甙D构成所述配糖共混物的至少60%。
本发明的又一些方面的特征是一种包含配糖共混物的增甜剂组合物。所述配糖共混物包含(基于所述配糖共混物中的莱鲍迪甙A和莱鲍迪甙D的总和)11%到95%的莱鲍迪甙A和5%到89%的莱鲍迪甙D,所述配糖共混物在所述增甜剂组合物中提供大于3.4的SEV,且莱鲍迪甙A和莱鲍迪甙D构成所述配糖共混物的至少60%。
本发明的又一些方面的特征是一种包含配糖共混物的增甜剂组合物。所述配糖共混物包含(基于所述配糖共混物中的莱鲍迪甙A和莱鲍迪甙B的总和)40%到85%的莱鲍迪甙A和15%到60%的莱鲍迪甙B,且配糖共混物在所述增甜剂组合物中提供大于3.6的SEV,且莱鲍迪甙A和莱鲍迪甙B构成所述配糖共混物的至少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吉公司,未经嘉吉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447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