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除热处理废水中总铁和总有机碳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37848.7 | 申请日: | 2016-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34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恩超;杨征;范群;王学敏;杨峰;祁庆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1/20;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0 | 代理人: | 刘立平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处理 斜板沉淀区 废水 机械搅拌 充分混合 总有机碳 总铁 停留 聚合硫酸铁 斜板沉淀池 二级斜板沉淀池 方法和装置 一级提升泵 加药量 进水泵 投加量 出水 絮体 去除 沉淀 复合 | ||
一种热处理废水中总铁和总有机碳的处理方法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废水通过进水泵进入分为机械搅拌区和斜板沉淀区的一级斜板沉淀池,在机械搅拌区热处理废水和聚合硫酸铁充分混合,形成的絮体在斜板沉淀区沉淀,聚合硫酸铁的加药量为600~1900mg/L,热处理废水在机械搅拌区停留2~3min充分混合药剂,在斜板沉淀区停留时间为9~17min,一级斜板沉淀池出水通过一级提升泵进入分为机械搅拌区和斜板沉淀区的二级斜板沉淀池,除碳药剂在机械搅拌区药剂和热处理废水充分混合,复合除碳药剂的投加量为300~650mg/L,停留时间为3~4min,在斜板沉淀区停留时间为7~12min。本发明可降低废水中总铁和总有机碳,减少环境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处理废水中总铁和总有机碳的工艺和方法。
背景技术
钢铁工业是一个高能耗、高资源、高污染的产业,其水资源消耗巨大,约占全国工业用水量的14%。
2005年7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对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能源和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更具体的要求,在全球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钢铁企业的单位耗用水量仍高于国外先进钢铁企业的水平,近一步降低钢铁企业吨钢耗用新水量,提高钢铁企业水的循环利用率,加强钢铁企业废水的综合处理与回用是我国钢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热处理产品主要有屋面板、酸洗板、镀锌板、搪瓷用钢板、油桶用薄板和硅钢片;此法也可生产不锈耐酸钢板和耐热钢板等。粗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就是热处理废水。
热处理废水水量大,水中总有机碳和总铁的含量超过了回用水的标准,因此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案,探索去除热处理废水中总铁和总有机碳的工艺和方法,对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本领域需要根据热处理废水水质水量情况,开发出经济、高效的降低废水中总铁和总有机碳的技术方案,以减少环境污染,积极应对日益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首次提出了完整的去除热处理废水中总有机碳和总铁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根据热处理废水水质水量情况,开发出经济、高效的降低废水中总铁和总有机碳的技术方案,以减少环境污染,系统解决了热处理废水污染环境的问题,积极应对日益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一种热处理废水中总铁和总有机碳的处理方法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热处理废水中总铁和总有机碳的处理方法,使用包括热处理废水进水泵、聚合硫酸铁加药系统、一级斜板沉淀池、一级提升泵、复合除碳药剂加药系统、复合除碳药剂、二级斜板沉淀池、二级提升泵、除铁过滤器、改性锰砂吸附剂及出水泵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处理废水的水质特征:悬浮物为35~60mg/L,总有机碳为7~29mg/L总铁为56~112mg/L。
所述热处理废水通过进水泵进入一级斜板沉淀池,
所述一级斜板沉淀池分为机械搅拌区和斜板沉淀区,
聚合硫酸铁加药系统将聚合硫酸铁加入一级斜板沉淀池的机械搅拌区,在机械搅拌区热处理废水和聚合硫酸铁充分混合,形成的絮体在斜板沉淀区沉淀,
聚合硫酸铁的全铁含量为16.2-25.7%,聚合硫酸铁的加药量为600~1900mg/L,热处理废水在机械搅拌区停留2~3min充分混合药剂,在斜板沉淀区停留时间为9~17min,
一级斜板沉淀池出水通过一级提升泵进入二级斜板沉淀池,
二级斜板沉淀池也分为机械搅拌区和斜板沉淀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378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