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下坡路避险车道有效
| 申请号: | 201611037570.3 | 申请日: | 2016-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86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 发明(设计)人: | 谢洪涛;段占立;郑俊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1C1/00 | 分类号: | E01C1/00;E01F15/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动 淤泥池 淤泥 避险 消减 车道 防撞墙 引道 车辆制动过程 交通安全技术 铺设 钢筋混凝土 车辆动能 地形限制 人员安全 剩余动能 失控车辆 现实问题 有效解决 承重梁 充填 反光 黏土 地形 路段 伤害 公路 | ||
1.一种下坡路避险车道,避险车道表面为水平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基(1)、引道(6)、制动淤泥池(2),所述地基(1)沿水平面向下倾斜,地基(1)上铺设制动淤泥池(2)和引道(6),制动淤泥池(2)和引道(6)表面为水平的,所述引道(6)位于制动淤泥池(2)的起始端,引道(6)两侧设置护栏(4),所述制动淤泥池(2)中间距离起始端一定距离处铺设承重梁(3),两侧充填淤泥,在制动淤泥池(2)的两侧和末端设有钢筋混凝土防撞墙(5),引道(6)两侧及防撞墙(5)底部设有排水孔(10),引道(6)两侧及防撞墙(5)顶部设有警示灯(8),距离制动淤泥池一定距离处设有锚块(7),避险车道起始端设有引导线(9),锚块(7)位于引道(6)和引导线(9)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坡路避险车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淤泥池(2)坡率为负3%~6%,其起始端至黏土承重梁(3)起始端距离为5-10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下坡路避险车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淤泥池(2)中间铺设的承重梁(3)长度为10-30m,承重梁(3)为梯形台,上表面为矩形的水平面,下表面为梯形,坡率为负3%-6%,承重梁(3)的材料为黏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坡路避险车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1)由素混凝土铺设,从制动淤泥池(2)起始端至其末端的防撞墙(5)处逐渐增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坡路避险车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道(6)由反光松砂铺设,长度为5-10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坡路避险车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道(6)两侧及防撞墙(5)顶部每隔5m设有警示灯(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坡路避险车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道(6)两侧及防撞墙(5)底部间隔5-10m设置排水孔(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坡路避险车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块(7)和制动淤泥池(2)之间的距离为20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3757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