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除冷轧酸性废水中氨氮和COD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37438.2 | 申请日: | 2016-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34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恩超;吕维群;叶倩;石洪志;殷玫婕;侯红娟;郑洪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52;C02F1/56;C02F1/58;C02F103/1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0 | 代理人: | 刘立平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去除 冷轧 酸性 水中 cod 方法 | ||
一种去除冷轧酸性废水中氨氮和COD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PH为1~3、氨氮11~17mg/L、COD为18~29mg/L的冷轧酸性废水通过进水泵进入中和池,在中和池加碱后冷轧酸性废水出水pH为6~9之间,然后通过一级提升泵将pH值为中性的酸性废水打入搅拌混合池,脱氮药剂加药系统通过自控系统往搅拌混合池中投加脱氮药剂,脱氮药剂按体积比0.5~1.5%投加,搅拌混合池中,搅拌器的旋转速度为80~100转/分钟,停留时间为25~35min。本发明提出了完整的冷轧酸性废水中除氨氮和COD技术方案,系统解决了冷轧酸性废水污染环境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去除冷轧酸性废水中氨氮和COD方法。
背景技术
钢铁工业是一个高能耗、高资源、高污染的产业,其水资源消耗巨大,约占全国工业用水量的14%。
2005年7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对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能源和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更具体的要求,在全球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钢铁企业的单位耗用水量仍高于国外先进钢铁企业的水平,近一步降低钢铁企业吨钢耗用新水量,提高钢铁企业水的循环利用率,加强钢铁企业废水的综合处理与回用是我国钢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酸洗是冷轧厂不可缺少的工序之一。工艺生产过程中,冷轧钢材需采用酸洗工艺去除钢材表面的氧化铁皮,并且酸洗之后需要用纯水对钢材表面进行冲洗,以清洗钢材表面残留的酸液。因此随之而产生酸洗废液和酸性漂洗水,通常酸洗过程中的废酸大多返回酸再生系统进行再生后重复利用;漂洗废水由于酸浓度过低无法进行酸再生,只能排放。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针对冷轧酸性废水中去除氨氮和COD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根据冷轧酸性废水水质水量情况,开发出经济、高效的技术方案,减少环境污染,积极应对日益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
本发明首次提出了完整的冷轧酸性废水去除氨氮和COD的技术方案,系统解决了酸性废水污染环境的问题,因此本发明属于钢铁绿色环保生产工艺系统。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去除冷轧酸性废水中氨氮和COD的方法,使用下述系统装置,所述系统装置包括进水泵、中和池、一级提升泵、搅拌混合池、脱氮药剂加药系统、脱氮药剂、二级提升泵、搅拌沉淀池、药剂加药池及含碳量大于5%的改性活性炭混凝剂及排水泵,
其特征在于,
进入进水泵的冷轧酸性废水的水质特征如下:
PH为1~3,氨氮11~17mg/L,COD为18~29mg/L,
所述冷轧酸性废水通过进水泵进入中和池,在所述中和池加碱后冷轧酸性废水出水pH为6~9之间,
然后通过一级提升泵将pH值为中性的酸性废水打入搅拌混合池,
脱氮药剂加药系统通过自控系统往搅拌混合池中投加脱氮药剂,
脱氮药剂按体积比0.5~1.5%投加于搅拌混合池中,搅拌器的旋转速度为80~100转/分钟,废水停留时间为25~35min。
根据本发明所述一种去除冷轧酸性废水中氨氮和COD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脱氮药剂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和氯化钙,其成分比例如下:
次氯酸钠,质量浓度为5~8%,
氯化钙,质量浓度为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374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