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制备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膜的复合纳米电解液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36356.6 | 申请日: | 2016-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72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杜克勤;郭兴华;郭泉忠;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5D11/06 | 分类号: | C25D11/06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许宗富;周秀梅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解液 微弧氧化膜 复合纳米 铝合金表面 二次处理 微观组织 制备 光洁度 复合纳米添加剂 铝合金表面处理 纳米复合电解液 辅助添加剂 复合电解液 基础电解液 氧化陶瓷膜 残余应力 高频复合 晶粒长大 纳米复合 氢氧化钠 载波控制 综合性能 硅酸钠 耐蚀性 致密化 铝合金 氧化铝 超强 减小 水中 微弧 添加剂 应用 转化 | ||
1.一种用于制备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膜的复合纳米电解液,其特征在于:该复合纳米电解液是由初始处理电解液和二次处理复合电解液两部分组成;所述初始处理电解液由氢氧化钠和硅酸钠溶于水中形成;所述二次处理纳米复合电解液是由基础电解液、辅助添加剂和纳米复合添加剂组成,其中:所述基础电解液是由硅酸盐、硼酸盐和磷酸盐中至少一种和氢氧化钠溶解于水中形成的溶液,所述辅助添加剂为钼酸盐、苯并三氮唑和苹果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纳米复合添加剂由纳米氧化镁和纳米氧化钇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膜的复合纳米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处理电解液中各组分含量如下:
氢氧化钠 4.5~5g/L;
硅酸钠 3.5~4g/L;
水 余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制备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膜的复合纳米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处理纳米复合电解液中,所述基础电解液中溶质的总浓度为8~23.2g/L,所述辅助添加剂的总浓度为1.7~2.3g/L,所述纳米复合添加剂的总浓度为0.9~2.5g/L。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制备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膜的复合纳米电解液,其特征在于:该二次处理复合纳米电解液组成如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用于制备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膜的复合纳米电解液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复合纳米电解液用于制备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膜,制备过程采用两步氧化法,具体如下:
(1)将铝合金工件置于所述初始处理电解液中进行氧化处理,电流密度控制在3~5A/dm2之间,氧化10min后取出;
(2)将步骤(1)氧化后的铝合金工件放入所述二次处理复合电解液中,然后向所述电解回路施加高频复合载波对工件表面进行氧化处理,电流密度控制在8~20A/dm2之间,每次处理时间为15min,处理次数3~8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制备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膜的复合纳米电解液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高频复合载波由脉冲波和高频载波组成;所述脉冲波的参数为:脉冲电压频率为100~400Hz,正向电压幅值为250~400V,正向脉宽为0.6ms,负向电压幅值为450~700V,负向脉宽为0.4ms;所述高频载波的参数为:电压幅值为50~300V,高频载波频率为2000~3000Hz。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制备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膜的复合纳米电解液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波的占空比为以下四种情况之一:1)正向占空比0%,负向占空比0%;2)正向占空比10%,负向占空比10%;3)正向占空比10%,负向占空比20%;4)正向占空比10%,负向占空比3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制备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膜的复合纳米电解液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为LY11、LY12、LC4、2A70、ZL205、LY16、2024、5083、6063或纯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3635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