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卡连接装置及包含其的移动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36043.0 | 申请日: | 2016-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46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冯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虹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71 | 分类号: | H01R12/71;H01R13/02;H01R13/405;H04M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31283 | 代理人: | 薛琦,何桥云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装置 包含 移动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卡连接装置及包含其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卡如SIM卡、TF卡等与移动终端的连接一般借助于卡座,而卡座需要利用SMT(表面贴装技术)固设在移动终端的PCB(印制电路板),主要具有以下缺点:SMT工艺较为复杂,耗时长;卡座一旦固定便无法更换,无法满足用户个性化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卡连接需要利用SMT固定卡座因而工艺较为复杂,且卡座更换不便的缺陷,提供一种卡连接装置及包含其的移动终端。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卡连接装置,其特点在于,所述卡连接装置包括:
金手指群,所述金手指群用于与移动终端电连接,所述金手指群包括若干金手指;
卡托,所述卡托设有若干卡槽,所述卡托包括若干PIN(引脚)以及若干电连接元件,所述电连接元件的一端位于所述卡槽内且用于与卡电连接,所述电连接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PIN电连接,所述PIN位于所述卡托的外表面;
其中,所述卡托可拆卸地与所述金手指群连接,每一所述PIN对应电连接于一所述金手指。
较佳地,所述电连接元件的个数等于所述PIN的个数,每一所述PIN与一个所述电连接元件电连接。
采用上述设置,电连接元件从卡槽内往PIN所在处延伸以与PIN电连接,电连接元件与PIN一一对应,卡托布局简单。
较佳地,所述电连接元件的个数多于所述PIN的个数,至少一个所述PIN与多个所述电连接元件电连接。
采用上述设置,部分PIN与电连接元件一一对应,部分PIN对应于多个电连接元件,即部分电连接元件共用一个PIN,即卡置入卡托后,部分卡的PIN会共用一个卡托上的PIN;在满足功能实现的前提下,使得PIN的总体个数变少,那么对应的金手指数目也减少,提高空间利用率。
较佳地,所述PIN为弹性凸起。
上述弹性凸起可以与金手指良好接触,保证顺利地电连接。
较佳地,所述卡槽的开口位于所述卡托的上表面或侧表面,所述弹性凸起位于所述卡托的下表面。
卡槽的开口位置使得卡易于放置,弹性凸起设于卡托的下表面便于布局。
较佳地,所述卡托沿厚度方向设有多个卡槽。
采用上述设置,有利于节省卡托的空间。
较佳地,若干所述金手指的形状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或长条形。
金手指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其可占的空间大小、空间形状进行相应的设置,金手指群内各金手指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以便如:更好地区分。
较佳地,若干所述金手指呈二维阵列排布。
采用上述设置,金手指的布局更加合理。
较佳地,对应电连接的所述PIN与所述金手指的形状相同。
采用上述设置,保证PIN与金手指足够的接触面积,在避免空间浪费的前提下,使得PIN与金手指的电连接更加可靠。
一种移动终端,其特点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如上所述的卡连接装置,所述金手指群固设于所述移动终端。
较佳地,所述移动终端具备PCB,所述金手指群位于所述PCB且与所述PCB电连接。
较佳地,所述移动终端设有卡托槽,卡托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卡托槽。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发明公开的卡连接装置及包含其的移动终端,卡托与金手指群连接以实现卡连接,不需要利用SMT对卡座进行贴片,因而工艺较为简单;卡托拆卸方便,可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金手指群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卡托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卡托的仰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设有金手指群的PCB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结构示意图,其中卡托未完全插入。
附图标记说明:
10:金手指群
11:金手指
20:卡托
21:卡槽
22:PIN
23:电连接元件
30:移动终端
31:PCB
32:卡托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虹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虹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360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