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防紫外线抗菌型纺织面料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34017.4 | 申请日: | 2016-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92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张福敏;李为;戚斌;许治政;张新鹏;吴正飞;房文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孙杨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5/08 | 分类号: | B32B5/08;B32B37/00;B32B27/02;B32B23/02;B32B9/02;B32B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紫外线 抗菌 纺织 面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面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强度防紫外线抗菌型纺织面料。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面料已不再只是服装的一种简单材质,而渐渐演化成为服装的一个主体灵魂支柱。从产品风格、产品设计、工艺技术、艺术美感诸方面综合来看,新世纪纺织面料的流行趋势可概括为轻质、舒适、闪光、透明、花色、质感、复合、功能、绿色、保健这二十个字。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保健面料多采用竹纤维等材料纺织而成,但是面料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面料强度小,耐磨性差,面料的强度、柔软性、吸湿性以及防紫外线抗菌性能等特点不可兼得,这将大大降低了穿着衣服的舒适度,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现有技术中,人们也做了诸多改进,如中国公开号为CN102383236A提供一种纺织面料,即抗菌保健面料,其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而成,所述经线采用了竹原纤维混纺纱,所述纬线采用了甲壳素纤维混纺纱,此发明提供的纺织面料虽然具有抗菌消炎、除臭透气的性能,但是面料的强度较小,使用寿命较短。
又如中国公开号为CN103255538A提供一种防紫外抗菌面料,包括重量百分比为10-15%黏胶负离子功能纤维、10-15%大豆蛋白纤维、20-30%麻纤维、5-10%羊毛纤维、5-10%纳米竹炭纤维、10-15%甲壳素纤维、2-5%纳米银离子纤维、4-6%抗紫外整理剂、2-4%驱蚊整理剂,此发明的面料虽然在防紫外线的同时透气性得到提高,但是所涉及的原料成本较高,且面料的强度较低,仍然没有得到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强度防紫外线抗菌型纺织面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防紫外线抗菌型纺织面料,包括表层、中间层和里层,所述表层采用抗紫外线面料制成,所述中间层包括第一面料层、第二面料层和第三面料层,所述第一面料层和第三面料层均采用40-60wt%竹碳纤维、10-30wt%圣麻纤维和10-30wt%天丝混纺织造而成,所述第二面料层采用100wt%竹碳纤维织造而成,所述里层采用30-40wt%竹炭纤维、20-30wt%发热纤维和40-50wt%棉混纺织造而成。
优选的,所述圣麻纤维和天丝的重量配比为1:1。
优选的,所述发热纤维由璐奈丝纤维和腈纶纤维组成,所述璐奈丝纤维和腈纶纤维的重量配比为2:3。
一种高强度防紫外线抗菌型纺织面料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表层制造
所述表层采用抗紫外线面料制成,所述抗紫外线面料采用经线和纬线互相交织而成,所述经线为竹炭纤维和天丝的混纺纱,所述纬线为天丝和甲壳素纤维的混纺纱。
(2)中间层制造
所述第一面料层和第三面料层中圣麻纤维与天丝先混纺,然后再与竹碳纤维混纺,织造成布,所述第二面料层采用竹炭纤维纺纱制造而成,所述第一面料层、第二面料层和第三面料层依次通过点胶或针线缝合的方式贴合在一起。
(3)里层制造
先将竹炭纤维、发热纤维和棉混合均匀,然后经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沙-自动络筒-蒸纱-高速并线-倍捻处理得到精仿纱,然后织造而成里层的面料。
(4)贴合一体
将表层、中间层和里层依次贴合,再经过熟成、定型、轧光得到产品。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抗紫外线面料加入抗紫外整理剂处理20-30分钟,然后再在40-60℃下焙烤20-30分钟。
优选的,所述抗紫外整理剂是由30-40%氧化锌、20-30%邻硝基苯胺和40-50%的纳米级陶瓷颗粒混合而成。
优选的,所述步骤(3)之后,将里层的面料加入1%的净洗剂和10%的柔软剂进行水洗处理,水温控制在30-40℃,水洗20-30分钟;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熟成加工的时间为10-50h,温度为20-70℃,湿度为40-85%。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所述轧光加工的温度为60-100℃,压力为50-100Kg/cm2,速度为15-30m/min。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高强度防紫外线抗菌纺织面料,表层、中间层和里层均含有竹炭纤维,性能相近,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现有技术不能使得不同种类的纤维制成的面料较好的贴合或者说贴合比较困难,增加成本,而本申请中由于在不同面料中加入了相同的竹炭纤维,从而使得能够很好的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孙杨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孙杨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340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