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叔碳酸乙烯酯接枝的高致密水性树脂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32039.7 | 申请日: | 2016-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98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袁宜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保立佳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18/04 | 分类号: | C08F218/04;C08F220/14;C08F220/18;C08F220/06;C08F216/18;C08F228/06;C08F2/38;C08F2/26;C08F2/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417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叔碳酸乙烯酯 水性树脂 高致密 接枝 丙烯酸类单体 乙烯二氧噻吩 乙烯基烷基醚 链转移剂 乳化剂 引发剂 重量份 | ||
一种用叔碳酸乙烯酯接枝的高致密水性树脂,以重量份计,其原料包括:丙烯酸类单体100份、叔碳酸乙烯酯100‑120份、3,4‑乙烯二氧噻吩10‑20份、乙烯基烷基醚20‑30份、引发剂1‑5份、乳化剂20‑30份、链转移剂1‑5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叔碳酸乙烯酯接枝的高致密水性树脂。
背景技术
丙烯酸树脂是由丙烯酸酯类和甲基丙烯酸酯类及其它烯属单体共聚制成的树脂,通过选用不同的树脂结构、不同的配方、生产工艺及溶剂组成,可合成不同类型、不同性能和不同应用场合的丙烯酸树脂。水性丙烯酸树脂包括丙烯酸树脂乳液、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亦称水可稀释丙烯酸)及丙烯酸树脂水溶液。与传统的溶剂型涂料相比,水性涂料具有价格低、使用安全,节省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和公害等优点,因而已成为当前发展涂料工业的主要方向。水性丙烯酸烯树脂涂料是水性涂料中发展最快、品种最多的无污染型涂料。丙烯酸乳液主要用于乳胶漆的基料,在建筑涂料市场占有重要的应用,目前其应用还在不断扩大;近年来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的开发、应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工业涂料、民用涂料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根据单体组成通常分为纯丙乳液、苯丙乳液、醋丙乳液、硅丙乳液、叔醋(叔碳酸酯-醋酸乙烯酯)乳液、叔丙(叔碳酸酯-丙烯酸酯)乳液等。
水溶性丙烯酸树脂多属阴离子型,共聚树脂的单体中选用适量的不饱和羧酸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顺丁烯二酸酐、亚甲基丁二酸等,使侧链上带有羧基,再用有机胺或氨水中和成盐而获得水溶性。此外树脂侧链上还可以通过选用适当单体以引入-OH羟基、-CONH2酰氨基或-O-醚键等亲水基团而增加树脂的水溶性。中和成盐的丙烯酸树脂能溶于水,但其水溶性并不很强,常常形成乳浊状的液体或是粘度很高的溶液,所以在水溶性树脂中必须加入一定比例的亲水助溶剂来增加树脂的水溶性。
现有的丙烯酸树脂涂料成膜后容易在致密性上存在缺陷,稳定性和耐水性都需要得到改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叔碳酸乙烯酯接枝的高致密水性树脂,以重量份计,其原料包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丙烯酸类单体选自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丙烯酸类单体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的混合物,所述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的重量比为(15-20):(10-15):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叔碳酸乙烯酯为Veova 9。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乙烯基烷基醚中的烷基含有支链。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乙烯基烷基醚选自乙烯基异辛基醚或乙烯基异丁基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物或偶氮化合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链转移剂为烷基硫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叔碳酸乙烯酯与3,4-乙烯二氧噻吩的重量比为10:1。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用叔碳酸乙烯酯接枝的高致密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反应釜中加入溶剂、丙烯酸类单体,升温到80-90℃,再依次加入叔碳酸乙烯酯、乳化剂、3,4-乙烯二氧噻吩、乙烯基烷基醚;
(2)加入引发剂,升温到105-115℃,再加入链转移剂;
(3)降温,加入碱,再加入水,搅拌均匀,即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溶剂选自醇类溶剂、酯类溶剂、酮类溶剂、烃类溶剂、芳香类溶剂或醚类溶剂中的一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碱为有机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保立佳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保立佳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320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