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湿式冷却塔除雾收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31101.0 | 申请日: | 2016-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2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康勇;田雅婧;余纪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C1/16 | 分类号: | F28C1/16;B01D50/00;B01D45/16;B01D46/00;B01D46/24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王秀奎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湿式冷却塔 收水装置 集水腔 排水口 除雾 导流 聚结 冷却塔 纤维 旋风分离单元 循环水使用 排水管 单元外壳 导流叶片 返回循环 高效回收 湿热气体 雾滴粒径 影响人体 冷凝 安装孔 出气口 底流管 缓冲腔 进气管 军团菌 排气口 溢流管 夹带 滤筒 水雾 雾滴 支管 锥段 回收率 微生物 扩散 水质 回收 节水 健康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湿式冷却塔除雾收水装置,包括由底流管、排水管、锥段、进气管、溢流管和支管安装孔组成的旋风分离单元;由导流单元外壳、导流叶片、集水腔、集水腔排水口和排水口组成的导流单元;由纤维聚结滤筒、缓冲腔和出气口组成的纤维聚结单元。本发明能高效回收湿热气体中夹带及冷凝的雾滴,当雾滴粒径在2.5~27.5μm时,回收率可达90%以上;所回收水分水质符合循环水使用标准,可以全部返回循环水使用,达到湿式冷却塔节水的目的;同时,能够减轻冷却塔排气口水雾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军团菌等影响人体健康的微生物的扩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节能降耗和环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湿式冷却塔除雾收水装置。
背景技术
冷却塔作为一种有效的循环水冷却设备,在电力、化工、冶金、造纸及纺织等需要大量冷却水的行业被广泛使用。其中,湿式冷却塔是使用最多的冷却塔类型,是通过喷淋使温度较高的循环水与冷空气直接接触完成热交换达到冷却目的。在降温后的循环水被重新送回循环水系统的同时,部分循环水被蒸发或被空气夹带排出塔外。夹带液滴的湿热空气在冷却塔塔口处与环境中的冷空气热交换后形成水雾,不仅造成循环水的损失,还是雾霾、周围建筑物冬季结冰等环境问题的主要根源。因此,对湿式冷却塔进行除雾收水,有利于循环水利用率的提高及工业用水模式的调整;同时,控制冷却塔排空口处水雾能够减弱工厂周围雾霾的形成,避免环境空气质量恶化及军团菌等微生物的传播。虽然现已有采用干式冷却塔、在冷却塔内安装高效收水器或高压静电除雾装置等方法,但这些措施仍存在不少缺点,限制了其应用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湿式冷却塔除雾收水装置,用以克服冷却塔塔顶排气口处水滴随空气排出的不足,实现节能降耗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湿式冷却塔除雾收水装置,包括由底流管、排水管、锥段、进气管、溢流管和支管安装孔组成的旋风分离单元;由导流单元外壳、导流叶片、集水腔、集水腔排水口和排水口组成的导流单元;由纤维聚结滤筒、缓冲腔和出气口组成的纤维聚结单元。连接关系是:旋风分离单元上端通过内螺纹接管与导流单元连接,导流单元上端通过法兰与纤维聚结单元连接。
所述的旋风分离单元,上端为带有切向进气口的圆柱形进气管,进气管的圆柱段中心位置设置有溢流管,进气管圆柱段下方通过法兰连接有锥段,锥段下端设置有圆柱形的底流管,底流管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排水管和支管安装孔,在旋风分离单元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减阻回水管,减阻回水管顶端通过其顶部的螺纹接口与导流单元的集水腔排水口连接,底端延伸至旋风分离单元底流管内,微孔喷淋管安装在减阻回水管外侧,形成夹套结构,进水支管穿过支管安装孔,并通过螺纹与微孔喷淋管相连。
所述的导流单元结构为上下开口的圆锥形,导流单元中间设置有集水腔,集水腔与导流单元外壳之间设置有导流叶片,导流单元下端与集水腔连接设置有集水腔排水口,沿导流单元外壳外壁圆周设置有排水口。
所述的纤维聚结单元内设置有与集水腔相连的纤维聚结滤筒,纤维聚结滤筒上方与纤维聚结单元顶端相连,且纤维聚结单元顶端的出口与纤维聚结滤筒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排水管管口低于锥段底部的距离h与由进气管和锥段组成的旋流单元总高H之比为0~0.2。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纤维聚结单元内吊装有纤维聚结滤筒,所用滤材为聚四氟乙烯覆膜聚酯纤维无纺布,过滤精度为3~5μ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排水口设置在距导流单元底面1/3-1/4处,沿导流单元外壳外壁圆周均匀等间距设置2-4个。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纤维聚结单元上设置有缓冲腔,缓冲腔的底端与纤维聚结单元顶端的出口相连,缓冲腔顶端中央设置有出气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311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炉子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下一篇:辐射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