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模匹配实现网闸系统智能文件扫描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30523.6 | 申请日: | 2016-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3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杨育斌;陈宁;柯宗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蓝盾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56 | 分类号: | G06F21/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65 广东省广州市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模匹配 文件扫描 系统智能 网闸 传输设备 传输效率 数据传输 智能文件 多模式 可控性 匹配 扫描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模匹配实现网闸系统智能文件扫描技术,该发明采用多模式匹配智能文件扫描的方法,实现在保证现有传输效率的基础上提高单导传输设备的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及可控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互联网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多模匹配实现网闸系统智能文件扫描技术。
背景技术
Internet作为覆盖面最广、集聚人员最多的虚拟空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02年7月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上网用户总数已经达到4580万人,而且一直呈现稳定、快速上升趋势。面对如此众多的上网用户,为商家提供了无限商机。同时,若通过Internet中进行传统业务,将大大节约运行成本。据统计,网上银行一次资金交割的成本只有柜台交割的13%。
面对Internet如此巨大的市场,以及大大降低运行成本的诱惑,各行各业迫切需要利用Internet这种新的运作方式,以适应面临的剧烈竞争,与之而来的便是巨大的数据交互。
因此作为基于Internet的各种业务,如何防止黑客的攻击和病毒的破坏,如何保障自身的数据交互的安全就迫在眉睫了。对于一般的防火墙、入侵检测、病毒扫描等等网络安全技术的安全性,在人们心中还有很多疑虑,因为很多网络安全技术都是事后技术,即只有在遭受到黑客攻击或发生了病毒感染之后才作出相应的反应。防火墙技术虽然是一种主动防护的网络安全技术,它的作用是在用户的局域网和不可信的互联网之间提供一道保护屏障,但它自身却常常被黑客攻破,成为直接威胁用户局域网的跳板。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面对病毒的泛滥,黑客的横行,对于安全系数要求较高的数据交互我们就必须采用更安全的传输手段——单导网闸设备,而作为单导网闸设备的核心——文件的传输扫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多模匹配实现网闸系统智能文件扫描技术,通过对需要传输的数据文件增加多种模式的数据文件扫描来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同时使用多种高效算法来提高扫描效率,确保数据扫描过程不会影响到数据的传输;同时对于多种模式的数据文件扫描可以灵活的自由配置适应不同的工作场景,其技术方案如下:
多模式文件扫描主要包括:文件一致性扫描、文件关键字过滤、文件MD5校验、文件病毒查杀。(目前仅有四种模式的文件扫描,但是根据现有设计方案我们还可以自由扩展添加更过的文件扫描模式),而这多种模式的文件扫描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场景进行自由组合,其配置组合通过数据库配置完成。以当前组合为例,其文件扫描流程如下:
1.文件一致性校验通过精准的文件头信息及其后缀匹配完成;
2.文件关键字过滤通过高效的WM算法来实现保证了关键字过滤的精准和高速;
3.MD5校验通过对当前接收的文件的MD5值与其源的MD5值进行匹配,来确定文件是否被修改;
4.文件病毒扫描采用一套基于MDH算法的高性能病毒扫描解决方案,确保了文件病毒扫描的高效精准。
在数据文件扫描的过程采用break方式,对于数据文件的多模式扫描一旦某一模式发现可疑文件,则马上结束后续模式的扫描,直接移入隔离区。本方案中“智能”并不仅仅体现在多模式数据文件扫描的自由搭配组合和上,同时还体现在对于可疑文件的后续分析处理,对于所有隔离区的文件会有一个单独的模块对所有可疑文件进行可疑数据分析,并加入大数据处理提取可疑文件的特性,同时将这些特性反馈回文件传输扫描模块用以提高数据文件扫描的效率。
本发明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中单向传输数据安全性低、不可控及传输安全性与传输效率的对立矛盾的缺点或不足,采用多模式匹配智能文件扫描的方案,实现在保证现有传输效率的基础上提高单导传输设备的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及可控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蓝盾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蓝盾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305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