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感染手术衣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27465.1 | 申请日: | 2016-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436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包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包磊 |
主分类号: | A41D13/12 | 分类号: | A41D13/12;A41D2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陈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菌区 菌区 衣服本体 防污染结构 防感染 手术衣 沾染 细菌 警示作用 交界处 隔离 提示 感染 防范 污染 | ||
一种防感染手术衣,包括衣服本体,用于使用者进行手术时穿着,所述衣服本体包括禁止沾染细菌的无菌区和允许沾染细菌的有菌区;提示结构,设置在所述衣服本体的所述无菌区与有菌区的交界处,用于区分所述衣服本体上的无菌区和有菌区;防污染结构,所述防污染结构设于所述衣服本体上,以用于隔离所述有菌区与所述无菌区的接触,避免所述有菌区污染所述无菌区。从而提高了对医务人员的有菌区和无菌区区分提醒和警示作用,并防范了有菌区与无菌区的接触感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品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感染手术衣。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医务人员在进入手术室时都需要换上手术衣,一方面为了保证手术室的洁净,阻止污物进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阻隔血液或组织液溅到身上,造成交叉感染。一般的手术衣整体由抗菌抑菌材料制成,但实际上医务人员的手术衣在手术时分为有菌区和无菌区两个部分,有菌区部分为能够允许细菌存在的部分,无菌区部分为禁止细菌存在的部分。在外科手术领域,无菌区和有菌区具有固定的具体位置设定,一般上身正面以及上肢为无菌区,但是现在的手术衣是一个统一整体的形式,从外表并不能明显的区分哪些是无菌区,哪些是有菌区,那么对于医护人员而言,提示无菌区域必须不能沾染任何可能感染物的提醒和警示作用不强烈。因此不利于因此对无菌区的重视,
此外,由于手术衣通常较长,覆盖到膝盖以下,医务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坐在凳子上的时候,有下摆上移使得有菌区与无菌区接触造成交叉感染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防感染手术衣,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手术衣对有菌区和无菌区的区分提示不明显及医护人员在坐姿时容易造成有菌区污染无菌区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感染手术衣,包括:衣服本体,用于使用者进行手术时穿着,所述衣服本体包括禁止沾染细菌的无菌区和允许沾染细菌的有菌区;提示结构,设置在所述衣服本体的所述无菌区与有菌区的交界处,用于区分所述衣服本体上的无菌区和有菌区;防污染结构,所述防污染结构设于所述衣服本体上,以用于隔离所述有菌区与所述无菌区的接触,避免所述有菌区污染所述无菌区。
优选的,所述衣服本体包括覆盖使用者上身及上肢的上装、及与所述上装相连并遮盖使用者下身的下摆。
优选的,所述提示结构为位于所述无菌区和所述有菌区的交界处的连续或非连续凸起。
优选的,所述提示结构为所述无菌区与所述有菌区之间的接缝线。
优选的,所述提示结构为具有一定宽度的连接条,所述连接条沿其长度方向,一侧连接无菌区,另一侧连接有菌区;所述提示结构位于无菌区或有菌区。
优选的,所述连接条的宽度为变化的。
优选的,所述无菌区和所述有菌区设置为不同颜色。
优选的,所述防污染结构包括设于所述下摆上的开叉结构,所述开叉结构沿所述衣服本体的长度方向开设,且所述开叉结构的下端距离所述下摆的下边缘具有一段距离。
优选的,所述开叉结构设置在所述衣服本体的所述下摆的背面,所述开叉结构具有两条,分别位于所述下摆的左右两侧。
优选的,所述开叉结构的长度为25mm-35mm,所述开叉结构的下端与所述下摆的下边缘的距离为2mm-5mm。
本发明的防感染手术衣的技术效果:由于防感染手术衣上设置了区分防感染手术衣的衣服本体的无菌区和有菌区的提示结构,使得医务人员在使用时能够通过肉眼就快速区分出无菌区和有菌区以及他们的边界,从而能够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警示和提醒作用,防止无菌区的污染,且在无菌区沾染血液或组织液的情况下立即更换防感染手术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包磊,未经包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274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