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器发光参数动态调节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26121.9 | 申请日: | 2016-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45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昝永波;陈梓平;黄俊雁;陈孟圳;刘洁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野光源视力保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9G5/00 | 分类号: | G09G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诚智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39 | 代理人: | 戴燕 |
地址: | 510515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气参数 发光参数 时间段 动态调节 电源部 显示器 发明显示器 变化趋势 动态发光 工作节奏 工作期间 趋势变化 生理结构 输出终止 眼部结构 主动训练 输出 动态的 有效地 眼部 坐姿 视力 维护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器发光参数动态调节方法,在显示器工作期间包括多个电气参数变化时间段,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每个电气参数变化时间段内具有电源部输出起始电气参数和电源部输出终止电气参数,电源部输出电气参数从所述起始电气参数到所述终止电气参数之间呈同趋势变化,相邻电气参数变化时间段内电气参数变化趋势相同或不同;步骤2:根据步骤1使动态发光部改变发光参数,每个电气参数变化时间段内所述发光参数的变化使得使用者眼部结构动态的改变。本发明显示器发光参数动态调节方法在不影响使用者用眼习惯、坐姿和工作节奏的前提下,通过主动训练使用者的眼部生理结构,有效地维护使用者的视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器发光参数动态调节方法,特别适用于使用显示器的环境等期望产生视力保健和/或视力训练的场合。
背景技术
视觉健康也已经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2015年6月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国民健康视觉报告》的研究,2012年我国5岁以上总人口中,我国近视和远视患病群体多为学生和上班族。近视和远视的患病人数大约5亿,其中近视的总患病人数在4.5亿左右。上班族工作期间使用电脑较多,回家后看电视时间也较长,显示器的亮度通常设定好后不会主动改变,长期观看对用眼卫生又很不健康,致使眼睛长期疲劳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因素。长时间观看显示器严重的后果可能对眼睛造成的伤害和疾病包括:光致白内障、光致视网膜炎、光致角膜炎、近视、脑眼功能紊乱、眩光式视觉疲劳等。
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在长时间在固定发光参数下用眼,使用者眼睛无法恢复,长期让睫状肌、瞳孔和/或晶状体处于紧张状态,其形状、尺寸等结构固定不变,甚至使得晶状体和瞳孔长期多次被压缩。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弊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器发光参数动态调节方法,所述显示器具有电源部和与所述电源部对应的发光部,在显示器工作期间包括多个电气参数变化时间段,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每个电气参数变化时间段内具有电源部输出起始电气参数和电源部输出终止电气参数,电源部输出电气参数从所述起始电气参数到所述终止电气参数之间呈同趋势变化,相邻电气参数变化时间段内电气参数变化趋势相同或不同;
步骤2:根据步骤1使动态发光部改变发光参数,每个电气参数变化时间段内所述发光参数的变化使得使用者眼部结构动态的改变。
进一步地,所述每个电气参数变化时间段的时间长度相等或不等。
进一步地,所述电气参数包括电压和/或电流。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参数为照度。
进一步地,所述的照度值在100-10000lux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电气参数变化时间段内所述照度每0.1秒范围内发光参数的变化率在0.0001到0.02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电气参数变化时间段内所述照度的变化率大于等于2。
进一步地,在所述动态发光期间,人工调节发光参数。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使用上述方法工作的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改变电气参数,从而使得发光参数随之改变,这种光的变化使得使用者眼部结构被动态地改变。眼部结构改变包括述虹膜、睫状肌和晶状体的联动运动,从而使眼睛的生理结构不断运动,在虹膜、睫状肌和晶状体的形状和/或尺寸上不断地自动改变,使得眼睛的虹膜、睫状肌和晶状体不易凝固在某一个状态下甚至发生视力退化,保持了视光系统的活跃,并从根本上控制眼睛近视、远视等问题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动态发光装置的电气组成模块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野光源视力保健研究院,未经广东野光源视力保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261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