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食用菌菇蚊的呋虫胺烟剂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1024523.5 申请日: 2016-11-14
公开(公告)号: CN106614692B 公开(公告)日: 2019-04-09
发明(设计)人: 王海耀 申请(专利权)人: 山西奥赛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N51/00 分类号: A01N51/00;A01N25/18;A01P7/04
代理公司: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代理人: 李婷;王孝明
地址: 044022 山*** 国省代码: 山西;1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防治 食用菌 呋虫胺烟剂
【说明书】:

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食用菌菇蚊的呋虫胺烟剂,以重量份数计,由以下原料组成:呋虫胺为5%~30%,发烟剂为25%~35%,助燃剂为,25%~45%,防潮剂为1~3%,余量为燃料,原料的重量份数之和为100%。所述的防治食用菌菇蚊的呋虫胺烟剂用于防治食用菌菇蚊的应用。本发明的呋虫胺烟剂,相对于常规的药剂,对靶标害虫防治效果更为彻底,且对使用者和环境生物更为安全。本发明的呋虫胺烟剂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治虫害,同时对人体及环境生物更加友好的生态效益。室内活性和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研究结果均表明,呋虫胺烟剂对食用菌菇蚊表现出优越的杀虫活性,可作为田间防治的有效药剂加以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呋虫胺,具体涉及一种防治食用菌菇蚊的呋虫胺烟剂。

背景技术

食用菌是我国重要的一种经济作物。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我国的食用菌产量从1978年的6万吨,占全球的5.7%上升到2013年的3169.68万吨,直接产值1707亿元,间接产值6828亿元,从业人口逾2000万,产量已占全球总产量75%以上。食用菌已经成为我国粮、菜、果、油之后的第五大农作物,占种植业总产值的5%,远远超过棉花、糖料、蚕桑和茶叶。近年来,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食用菌栽培规模的不断增大,食用菌病虫害也越来越猖撅。食用菌在栽培过程中,菌丝暴露在外,作为良好的营养基质,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据相关统计,食用菌病虫害能使食用菌生产减产20%~30%,严重时甚至能使食用菌生产绝收。

菇蚊是食用菌菇房生产中最常见的一类害虫。主要以幼虫为害食用菌生产,其直接取食多种食用菌菌丝和子实体,如双孢蘑菇、平菇、茶树菇、秀珍菇、毛木耳、金针菇等,幼虫爬行于菌丝之间,咬食菌丝,使菌丝减少,培养料变黑、松散、下陷,造成出菇困难;出菇以后,幼虫从菇柄基部蛀入取食,并蛀到菇体内部,形成孔洞和隧道,被害部位基质成糊状,继而感染各种霉菌,造成菌袋污染。

目前,我国还没有有效药剂防治食用菌菇蚊。由于缺乏有效的药剂,生产上农民常常按照自己习惯随意使用杀虫剂,有的甚至是高毒的杀虫剂品种,如敌敌畏、呋喃丹等。由于食用菌生产周期短,随意使用高毒药剂的后果可能造成药剂在食用菌体内残留,从而直接影响饮食健康。因此,很有必要开发高效低毒药剂品种应用到食用菌菇蚊防治领域。

呋虫胺是日本三井化学AGRO株式会社开发的新烟碱类杀虫剂。2002年上市,2012年全球销售额在1亿美元以上,成为杀虫剂中使用量较大的明星品种,随着其应用潜力不断挖掘,未来有望取得更为傲人的市场份额。呋虫胺是目前唯一含四氢呋喃环的烟碱类杀虫剂,性能与传统新烟碱类杀虫剂相比更为优异:作用方式多样,具内吸、触杀、胃毒和渗透作用;处理方式灵活,可采用茎叶喷雾、土壤处理、粒剂本田处理和育苗箱处理等多种施药方法;且活性高、用量少、速效性好、持效期长;防治谱广,不仅在水稻、蔬菜、果树、观赏植物上对同翅目、半翅目、鳞翅目、双翅目、甲虫目和缨翅目等多种害虫高效;并且对卫生害虫蜚蠊、白蚁、家蝇等高效;环境友好,在土壤中易降解,无残留污染,且对哺乳动物和大部分环境生物低毒。并且据报道,呋虫胺对韭菜韭蛆具有非常优良的防治效果,由于食用菌菇蚊与韭菜韭蛆在生物学分类地位和危害特征极其相似,因此,呋虫胺可作为防治食用菌菇蚊的一种有效药剂。

在众多的农药剂型中,烟剂由于使用方便、均匀周到、安全性好,尤其适用于食用菌这种室内栽培场所虫害防治。只需要点燃放烟,密闭大棚等室内设施后,施药人员便可离开现场,大大降低了对施药人员的毒害;且烟剂将药剂通过烟雾弥漫整个空间,渗透到植株的各个部位,使病虫害没有隐蔽藏身处,因而防治效果更为彻底。

鉴于以上背景,有必要开发呋虫胺烟剂,用于食用菌菇蚊防治领域。具有重要的生产实践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食用菌菇蚊的呋虫胺烟剂,用于防治塑料大棚、玻璃温室等室内条件下栽培的食用菌菇蚊。以达到更加有效地防治虫害,同时对人体及环境生物更加友好的生态效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奥赛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奥赛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245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