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浮式低频共振仪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23903.7 | 申请日: | 2016-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9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张伯清;胡志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贝罗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34 | 分类号: | C02F1/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西***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浮式 低频 共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净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浮式低频共振仪。
背景技术
1998年伊戈尔.斯米尔诺夫博士在俄国圣彼得堡大学研究分子结构的电磁辐射作用,并发展出一种分子共振效应技术研发出一种改变水和其他液体分子结构的装置,这项发明于2000年2月获得制造活化液体的方法和装置以及使用方法的美国专利(专利号码#6022479)共振活水仪,低频分子共振效应技术是一项美国专利技术,它不接触水,也不添加任何外物,只是通过低频共振,以一种物理的方式把混乱的水分子结构排列整齐,使水分子的氢键打开10度,从104.5度变成114.5度,并且具有高稳定性,高温高压都不会使水结构再度改变,同时让水增加能量,变成活性水。目前使用的低频共振仪由于结构的原因,存在以下缺陷:其一,处理水量少,不能满足宾馆、学校、会议室等多人员场所;其二,低频共振仪距离水面的距离不能调节,不能根据水量多少调节低频共振仪距离水面的距离,造成处理能力损耗,水处理效果差。另外采用化学方法充气可以保证气密性,避免电动充气的繁琐和漏电发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气浮式低频共振仪,可以适用于不同场合、不同容量的水处理,并且灵活多变,可与现有的低频共振仪结合使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浮式低频共振仪,气囊主体和低频共振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主体包括一个可充气的气囊和若干个容纳低频共振仪的上下贯通的卡紧部,所述卡紧部位于气囊主体的中部,被气囊包围,所述卡紧部的内径小于低频共振仪的外径,并且卡紧部为弹性部件,与低频共振仪紧密结合;所述气囊上设有单向进水孔,气囊空腔内装有充气药包。
进一步,所述单向进水孔位于气囊的上表面,与低频共振仪的安装方向一致,所述充气药包位于进水孔的下方,安装完成后,与进水孔垂直设置,所述气囊主体还包括一个可插入进水孔的注水滴管,所述注水滴管与气囊主体通过连接线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气囊的厚度大于低频共振仪的高度。
进一步,所述气囊包括上气囊、下气囊和支撑气囊,所述上气囊为环状,卡紧部设置在上气囊上,所述下气囊为圆圈形,通过支撑气囊与上气囊形成一个联通的整体。
进一步,所述充气药包采用水溶性薄膜包覆,内包覆有药粉,药粉为可与水发生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
进一步,所述气囊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所述气囊的外壁上设有连接件,两个相邻的气囊直接的连接件互相配合。
进一步,所述卡紧部的内壁设有防滑圈。
进一步,所述充气药包内的药粉质量与气囊的大小对应。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为子母扣、维可牢尼龙搭扣、工字扣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采用化学式充气方式,使用时一次性完成充气,快速便捷,并且不会漏气;
2、采用气囊与低频共振仪结合,气囊的形状和大小可以根据所需处理的水量和容器决定,或者可以采用多个气囊结合使用,使得低频共振仪的应用范围大大推广;
3、气囊中加入药粉,药粉可以与水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将气囊吹起,完成充气,药粉的种类不局限与过氧化钠等,只要能与水反应并释放大量气体的药品均可使用;
4、采用单向进水孔,一次性注水,并且配备注水管,注水管采用滴管的形式,根据不同大小的气囊配备不同型号的注水管,注水方便快捷,不需要使用者计算考虑,只需按照说明一次性注水,即可解决充气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实施例3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实施例4的示意图。
其中:1、低频共振仪 2、气囊 3、卡紧部 4、单向进水孔 5、充气药包 6、注水滴管 7、连接件 8、防滑圈
201、上气囊 202、下气囊 203、支撑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贝罗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贝罗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239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