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硬砂轮用成型模套及使用该模套的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20704.0 | 申请日: | 2016-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1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邓彬;邓全一;杨振伟;王龙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狮虎磨料磨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D18/00 | 分类号: | B24D18/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247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套 内壁 超硬砂轮 成型模套 抠槽 损伤 倒转 模具 砂轮 对称开设 模套内壁 内圆柱面 外圆柱面 制造成本 周向间隔 管套状 内壁面 外周面 拔出 模座 外周 修整 修复 替代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硬砂轮用成型模套及使用该模套的模具。超硬砂轮用成型模套包括管套状的模套主体,模套主体的内壁面为内圆柱面、外周面为外圆柱面,模套主体的两端外周上对称开设有抠槽,模套主体每一端的抠槽均为环形或在周向间隔分布。在模套一端的内壁出现损伤时,可通过抠槽将模套从模座中拔出后,将模套倒转使用,倒转后的模套内壁为未损伤的完整内壁,从而避免了在模套的一端内壁发生损伤时、需要将模套的全部内壁进行修整的问题,使得模套的两端可相互替代,提高了模套的利用率,延长了模套的修复周期,减少了砂轮的制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硬砂轮用成型模套及使用该模套的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超硬砂轮的生产制备是在模具中进行的,即先在模具中放入磨料,待磨料摊平后,在磨料上放上纤维网片,然后对模具中磨料进行加热和挤压,将磨料在模具中压制成砂轮成品。在此过程中,为保证砂轮压制成型的精度,需保持模具的模套内壁光滑,也就需要时常将模具从输送线上卸下,对模具的模套内壁进行打磨修整。但现有的模具中,模套是不可拆固定或一体设置在模座上的,而在摊料过程中,摊料刮刀是需要与模套上段内壁持续的刚性接触,也就使得模套的上段内壁被摊料刮刀刮伤,此时需要对模套的内壁进行修整,而现有修整是将整个模具从输送轨道上拆下进行修整,这种修整方式将使得模套下段内壁的完好部分也被修整,从而导致模具损耗增大,使用寿命缩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利用率高的超硬砂轮用成型模套,同时还提供了一种使用该超硬砂轮用成型模套的模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中超硬砂轮用成型模套的技术方案如下:
超硬砂轮用成型模套,包括管套状的模套主体,模套主体的内壁面为内圆柱面、外周面为外圆柱面,模套主体的两端外周上对称开设有抠槽,模套主体每一端的抠槽均为环形或在周向间隔分布。
抠槽为环形,抠槽的横截面为矩形。
模套主体两端的环端面为垂直于中心轴线的平面。
本发明中模具的技术方案如下:
模具,包括模座及其上设置的模套,模座上开设有上下延伸的安装孔,所述模套可拆插装在安装孔中,模套包括管套状的模套主体,模套主体的内壁面为内圆柱面、外周面为外圆柱面,模套主体的两端外周上对称开设有抠槽,模套主体每一端的抠槽均为环形或在周向间隔分布。
抠槽为环形,抠槽的横截面为矩形。
模套主体两端的环端面为垂直于中心轴线的平面。
模座包括用于沿输送方向移动装配在输送轨道上的基座,基座上开设有装配孔,装配孔中可拆插装有卡环,卡环与装配孔过渡配合,所述安装孔为卡环的内孔。
本发明中模套两端的抠槽对称分布,并且模套的内壁面采用内圆柱面,这样在模套一端的内壁出现损伤时,可通过抠槽将模套从模座中拔出后,将模套倒转使用,倒转后的模套内壁为未损伤的完整内壁,从而避免了在模套的一端内壁发生损伤时、需要将模套的全部内壁进行修整的问题,使得模套的两端可相互替代,提高了模套的利用率,延长了模套的修复周期,减少了砂轮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模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狮虎磨料磨具有限公司,未经郑州狮虎磨料磨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207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硬砂轮生产线
- 下一篇:可翻转的钣金件孔位检测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