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判断缝洞型油藏生产井间连通性的综合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20378.3 | 申请日: | 2016-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10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冬梅;金佳琪;陈小岛;康志江;邓泽;姜鑫维;刘远兴;杨宏湘;沈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陈振玉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判断 缝洞型 油藏 生产井 连通性 综合 方法 系统 | ||
1.一种自动判断缝洞型油藏生产井间连通性的综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根据待判断井组的生产数据,分别基于开关井时相邻井生产数据变化、生产曲线相似性、见水时间间隔和压力下降趋势判断所述待判断井组中任意两口生产井的井间初始连通性;其中,所述生产数据包括各生产井不同时间点的产液量和含水率,以及待判断井组不同时间点采集的压力值;
步骤2,对不同判断获取的所述待判断井组中任意两口生产井的井间初始连通性赋不同权重,获取所述待判断井组中任意两口生产井的井间综合连通性;
步骤3,根据所述待判断井组中任意两口生产井的井间综合连通性,获取所述待判断井组的连通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动判断缝洞型油藏生产井间连通性的综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开关井时相邻井生产数据变化判断所述待判断井组中任意两口生产井的井间初始连通性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1,根据任意两口生产井不同时间点的产液量,获取所述任意两口生产井的开井时间;提取从后开井时间点开始第一预设时间段内,先开井的生产井不同时间点的产液量,并在产液量-时间坐标系下进行线性拟合,获取线性拟合直线的斜率;
步骤a2,如果所述斜率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判断所述任意两口生产井的井间初始连通性为连通;反之,不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动判断缝洞型油藏生产井间连通性的综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生产曲线相似性判断所述待判断井组中任意两口生产井的井间初始连通性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b1,根据任意两口生产井不同时间点的产液量,获取所述任意两口生产井的开井时间;提取从后开井时间点开始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所述任意两口生产井不同时间点的产液量,分别获取所述任意两口生产井的产液量时间序列;
步骤b2,采用动态时间规整算法计算所述两个产液量时间序列的平均距离;
步骤b3,如果所述平均距离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判断所述任意两口生产井的井间初始连通性为连通;反之,不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自动判断缝洞型油藏生产井间连通性的综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2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b21,根据如下第一公式,分别将所述两个产液量时间序列进行无量纲化;
所述第一公式如下:
其中,所述K为待无量纲化的产液量时间序列中元素的个数,所述xk为所述待无量纲化的产液量时间序列中任一元素的原始数值,所述Xk为所述任一元素的无量纲化数值,所述k∈{1,2,3……K};
步骤b22,根据如下第二公式,构造无量纲化的两个产液量时间序列之间的距离矩阵;
所述第二公式如下:
其中,所述D为所述距离矩阵,所述无量纲化的两个产液量时间序列分别为{q1,q2…qi…qn}和{c1,c2…cj…cm},所述n和m分别为所述无量纲化的两个产液量时间序列中元素的个数,所述dij表示元素qi到元素cj之间的闵可夫斯基空间距离,i∈{1,2,3……n},j∈{1,2,3……m};
步骤b23,根据如下第三公式和第四公式构造最短弯曲路径矩阵;
所述第三公式如下:
所述第四公式如下:
其中,所述H为所述最短弯曲路径矩阵,所述Dis(i,j)为元素对(q1,c1)到元素对(qi,cj)的最短弯曲路径,i∈{1,2,3……n},j∈{1,2,3……m};
步骤b24,根据如下第五公式,计算所述两个产液量时间序列的平均距离;
所述第五公式如下:
其中,所述DTWavg为所述平均距离,所述Dis(n,m)为元素对(q1,c1)到元素对(qn,cm)的最短弯曲路径,所述N为计算所述Dis(n,m)过程中所述第三公式迭代的次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2037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