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丙酮一步法合成甲基异丁基酮工艺的开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17593.8 | 申请日: | 2016-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40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艾抚宾;刘振华;乔凯;祁文博;徐彤;袁毅;吕清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C49/04 | 分类号: | C07C49/04;C07C45/7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丙酮 一步法 合成 甲基异丁基酮 工艺 开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丙酮一步法合成甲基异丁基酮工艺的开工方法。该方法包括:(1)贵金属催化剂首先进行还原,之后调整催化剂床层温度至进料温度;(2)开始往反应器内引入初始含水量为6wt%~30wt%的丙酮进料;(3)待吸附温升波通过全部催化剂床层后,将含丙酮进料含水量降低3~15个百分点;(4)间隔1~10小时后,继续将含丙酮原料含水量降低3~15个百分点;(5)任选地,重复步骤(4)的操作0~5次;(6)直至含丙酮进料的含水量满足正常进料要求,开工结束,并转入正常生产。本发明方法使得开工过程的吸附热与反应热这两股热量错峰释放,有效地解决了催化剂床层的超温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丙酮合成甲基异丁基酮的生产技术,特别是一种丙酮一步法合成甲基异丁基酮的开工方法。
背景技术
甲基异丁基酮(4-甲基戊酮-2,methyl isobutyl ketone简称MIBK)是丙酮(AC)的一种重要衍生物,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中沸点溶剂,主要用作硝化纤维、聚氯乙烯、聚醋酸乙烯酯、聚苯乙烯,环氧树脂、天然及合成橡胶、油漆、涂料和油脱蜡的溶剂、彩色胶卷的呈色剂,也用作青霉素发酵液的萃取剂及一些有机盐类的分离剂,同时它也是橡胶防老剂4020及一些有机合成的主要原料。
MIBK传统的生产方法是三步法即:第一步:两分子丙酮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缩合,生成一个分子的双丙酮醇;第二步:双丙酮醇在酸性催化剂作用下脱水,生成异丙叉丙酮;第三步:异丙叉丙酮在加氢催化剂作用下加氢,生成MIBK。三步法由于各步机理不同,反应条件与催化剂也不同,因此只能在不同的反应器中分别进行,生产流程长,过程复杂,生产效率低,产品成本高。
1968年,德国Texaco公司开发出Pd/树脂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脱水加氢双功能,可使得上述三步反应在Pd/树脂催化剂上一步完成,先是两分子丙酮在催化剂的酸中心上缩合并脱水生成MO;接着,MO在催化剂的加氢中心上迅速加氢生成MIBK。一步法丙酮的转化率为30%~40%,MIBK的选择性为92%~95%,与三步法相比,其生产流程短,过程简单,产品成本低。
在国外,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建设的MIBK生产装置多是丙酮三步法技术,这之后建设的MIBK生产装置多是丙酮一步法技术。
目前,国内MIBK生产装置基本全是近十年建设的,均是丙酮一步法合成MIBK技术,所催化剂也全是Pd/树脂催化剂,它的使用温度上限大部分在120℃左右,只有个别好的催化剂使用温度上限近于140℃(比如抚顺石油化工研究所开发的M-3催化剂就是这样的催化剂)。丙酮一步法合成MIBK生产装置常规的开工方法有两种。其一是,先在一定的温度下(110℃~120℃)进行催化剂还原;之后再将催化剂床层温度降到90℃(正常反应进料温度),开始进料进行反应。这种开工方法的优点是,催化剂还原后床层温度不用降到过低,而是降到正常反应进料温度90℃后就进反应原料,这样可以节省一部分能耗。但其缺点是:在技术工业化时,发现在90℃时进反应原料,反应的热效应较大,催化剂床层入口段温度过高,有超温问题存在,在装置开工期间,通常需要一段工艺条件调整稳定期,之后装置方能进入稳定运行之中。
其二是:为了避免开工进料造成催化剂床层超过温,对上述开工方法进行改进。先在一定的温度下(110℃~120℃)进行催化剂还原;之后温度降到50℃开始进料,再后将进料温度逐步升到90℃。这种开工方法的缺点是,催化剂还原后床层温度降到50℃,与第一种开工方法90℃进料相比,进料温度略低,还需要将反应入口温度重新升到90℃,因此,这部分能耗未能节省下来;但优点是,装置未有反应超温问题存在,反应进料重新升温的过程就是一个反应条件调整的过程,反应进料温度达到90℃后,装置就能很快稳定下来,不再波动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丙酮一步法合成甲基异丁基酮生产装置的开工方法,使生产装置能较快地从开工状态转入到平稳生产状态,并且装置不超过温,缩短了开工时间,降低了能耗,从而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175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