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陶瓷加热的吸附-热解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10671.1 | 申请日: | 2016-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25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洋;刘巍;蒋吉春;李庆运;吴称心;李金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1/44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 加热 吸附 解吸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陶瓷加热的吸附‑热解吸装置。其包括支撑腔体、陶瓷加热芯、冷却夹套、样品引入引出接口和密封链接组件。吸附剂填充于支撑腔体内,可以根据需求自由选择吸附材料的种类和容量,陶瓷加热芯位于吸附剂中心位置,加热速度快且受热均匀,温度可在0~400℃调节,冷却夹套紧贴支撑腔体,当冷却液流过冷却夹套腔体时,迅速带走支撑腔体内吸附剂的热量,使吸附剂快速降温至吸附状态。整套装置小巧,便携,易于与各种富集系统连接,适合于环境中痕量污染物的在线富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样品前处理领域,涉及一种陶瓷加热的吸附-热解吸装置,吸附剂可自由搭配以适应各种目标分析物,陶瓷加热的方式,升温速度快且均匀,冷却方式采用降温速度极快的低温液体降温,可以大大降低吸附-热解吸实验的分析周期,整套装置小巧,便携,易于与吸附-热解吸系统连接,在吸附-热解吸实验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背景技术
如今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周边通常存在各种挥发性、半挥发性的有机污染物,比如垃圾焚烧厂周边,化工厂周边等。虽然有些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含量很低,但是其具有毒性、刺激性和致癌性,对人体造成各种急、慢性的损害,因此对环境中各种有机污染物的在线监测受到了人们的密切关注,并得以广泛的研究。但是有些污染物浓度极低,比如二噁英等,对其直接分析,目前的分析仪器还无法实现,所以一般先对其富集浓缩,然后接色谱,质谱等仪器进行检测。目前的吸附-热解吸装置可能存在升温速度慢或者降温速度慢,亦或者采样通量小的问题,以至于使分析周期大大延长,降低了在线监测的时间分辨率。因此,发展快速升降温以及高通量吸附-热解吸装置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使用陶瓷加热的方式,可在30s内将吸附剂从室温升至400℃,降温采用低温冷却液直接接触降温的方式,可快速降至所需的目标吸附温度。吸附剂可以根据需求自由选择吸附材料的种类和容量,以适用于多种有机污染物的采样。整套装置小巧,便携,易于与各种富集系统连接,适合于环境中痕量污染物的富集,在环境监测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陶瓷加热的吸附-热解吸装置,用于缩短吸附-热解吸实验的分析周期。
包括支撑腔体和陶瓷加热芯,于支撑腔体内开设有容置吸附剂的通孔,吸附剂装填于通孔内,于通孔内吸附剂的两端分别设有支撑金属网A和支撑金属网B,于通孔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内螺纹,于通孔的两端分别螺合有带外螺纹的密封接头A和密封接头B;于密封接头A与支撑金属网A之间、密封接头B与支撑金属网B之间放置有中空硅胶环,用于通孔内部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密封;
于密封接头B远离吸附剂一端开设有外螺纹,带内螺纹的密封帽与密封接头B采用螺纹连接,于密封帽、密封接头B,支撑金属网A和支撑金属网B中部开设有穿插陶瓷加热芯的通孔,陶瓷加热芯穿插于密封帽、密封接头B、支撑金属网A和支撑金属网B中用于容置陶瓷加热芯的通孔中;于密封帽与密封接头B之间放置有中空硅胶环,用于陶瓷加热芯的密封;
于密封接头A与密封接头B上均开设有带内螺纹的通孔,带外螺纹的样品引入接口一端螺合于密封接头B通孔内,带外螺纹的样品引出接口一端螺合于密封接头A通孔内,于样品引入接口与密封接头B之间、样品引出接口与密封接头A之间分别放置有硅胶环,用于样品引入接口与密封接头B之间、样品引出接口与密封接头A之间的密封;
样品气经样品引入接口、密封接头B、支撑金属网A、吸附剂、支撑金属网B、密封接头A后由样品引出接口流出;
于支撑腔体侧壁上设有冷却夹套,冷却夹套与支撑腔体侧壁面间通过导热硅脂固定并紧密贴合;于冷却夹套上开设有冷却液出入口。
于冷却夹套中间开设有冷却腔体,冷却液由冷却液入口引入至冷却腔体中,由冷却液出口流出;冷却液种类可根据目标吸附温度选择。
于容置吸附剂的通孔内设有温度传感器,陶瓷加热芯与温度传感器分别经温度控制器与外界电源相连。
陶瓷加热芯升温速度快,可在30s内从室温升至4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106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监测气体浓度的气液分离机构
- 下一篇:固相微萃取手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