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血药浓度分析仪检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10655.2 | 申请日: | 2016-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26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李海洋;李京华;鞠帮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7/64 | 分类号: | G01N27/64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系统 血药 化学添加剂 离子迁移管 浓度分析仪 气体流量控制装置 检测技术领域 控制系统装置 气路循环系统 检测灵敏度 离子迁移谱 热解析进样 定量分析 处理装置 高压模块 检测装置 进样方式 进样装置 浓度分析 气源净化 信号接收 医用气源 有效控制 转换装置 电离区 脉冲式 中药物 定性 | ||
1.一种血药浓度分析仪检测系统,包括离子迁移管,离子迁移管包括位于其两端的光电离源(1)和法拉第盘(28),靠近光电离源(1)向法拉第盘(28)侧依次为电离区、迁移区;于电离区靠近光电离源(1)的离子迁移管侧壁上设有样品气载气入口(3),于电离区靠近迁移区处的离子迁移管侧壁上设有离子迁移管尾气出口(5),于迁移区靠近法拉第盘的离子迁移管侧壁上设有漂气入口(4);其特征在于:
于电离区靠近光电离源(1)的离子迁移管侧壁上设有化学添加剂(dopant)入口(2),样品气载气入口(3)与化学添加剂(dopant)入口(2)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药浓度分析仪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于离子迁移管外的样品气载气入口(3)管路上设有电磁阀;于离子迁移管外的样品气载气入口(3)管路上设有与大气相连的分支管路,于分支管路上设有电磁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药浓度分析仪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医用气源(6)、气源净化处理装置(8)、热解析进样装置(19)、离子迁移管;
整体连接关系为:医用气源(6)与气源净化装置(8)通过转接口(7)相连通;沿气流方向,气源净化装置(8)内包括依次串连的分子筛净化器、活性炭净化器、减压阀、有机物过滤器,气源净化装置(8)流出的干净气源由气路分流连接三通接头将气流分成三路,分别经质量流量控制器控制流量,一路经dopant瓶(17)与化学添加剂(dopant)入口(2)相连接,此路气为dopant气入口;第二路经热解析进样装置(19)后分成两路A和B,A路经电磁阀与样品气载气入口(3)相连,样品气经此口进入迁移管分析,B路经电磁阀与大气相连,此为样品气分流出口,多余样品气经此分流排除;第三路与漂气入口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药浓度分析仪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离子迁移管尾气出口(5)与尾气吸收装置(27)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药浓度分析仪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离子迁移管信号接收及处理装置模块(29)负责整个检测系统信号输出及处理,包括按照线路依次连接的信号放大器、A/D转换器,PC处理器,信号放大器与法拉第盘(28)信号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药浓度分析仪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电离源为光电离源,dopant辅助化学添加剂为丙酮或丁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药浓度分析仪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离子迁移管dopant气入口和样品气载气入口分别位于离子迁移管相邻二电极环间的相对两侧位于反应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药浓度分析仪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dopant(丙酮或丁酮)载气入口单独控制,有利用定量分析;避免热解析进样装置开启导致试剂离子浓度骤减;控制dopant(丙酮或丁酮)浓度,可以实现不同浓度样品气检出且提高检测灵敏度;dopant(丙酮或丁酮)体积浓度控制在1-10ppm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药浓度分析仪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热解析进样装置通过脉冲式间隔进样提高检测灵敏度;具体方法为:样品气进入离子迁移管之前,连接两个并联的两通电磁阀(21)、(26),样品热解析时控制两个电磁阀关闭2-5S,热解析进样装置内样品富集;电磁阀(21)关闭,开启电磁阀(26)时,载气携带富集样品气进样分析5-10S;然后电磁阀(21)开启,关闭电磁阀(26),进入多余样品气分流状态,避免残留干扰影响定量分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药浓度分析仪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检测系统采用正或负高压模式,高压数值可以在2000-5000v范围内任意数值调节;通过调节高压确定具体样品的最佳灵敏度数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1065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