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态复合泥膜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07651.9 | 申请日: | 2016-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01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丁杰;任南琪;吴高峰;李旭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杰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12;C02F3/10;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大连星海专利事务所21208 | 代理人: | 花向阳,杨翠翠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态 复合 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态复合泥膜污水处理工艺,属于环保和水处理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目前,在水处理工艺中,广泛的采用生物膜法,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已经落后并逐渐被取代,生物膜法是微生物完全附着在生物填料的表面,与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接触反应,虽然生物膜法技术先进,但在反应池中投放的比例有限,大部分只占30%左右,池体剩余的空间没有被很好的利用,曝气利用率低,功耗大,处理效率不高,同时占地面积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动态复合泥膜处理工艺,该工艺是应在污水处理的动态复合泥膜反应池中,填充一定比例的多相流-动态膜微生物载体填料,同时在后续的沉淀池中回流部分活性污泥,这样,在动态复合泥膜反应池中就形成了悬浮在水中的活性污泥和附着在填料上的生物膜共同存在,在曝气的作用下,活性污泥和填料一起做流化运动,充分与动态复合泥膜反应池中的有机物接触反应,使得动态复合泥膜反应池利用率大大提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态复合泥膜处理工艺,该处理工艺中采用动态复合泥膜反应池和沉淀池;所述动态复合泥膜反应池的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为15-20g/L,悬浮固体为活性污泥和多相流-动态膜微生物载体填料,其中多相流-动态膜微生物载体填料的体积百分数为30-40%;动态复合泥膜反应池的底部还设有曝气装置;所述沉淀池设有沉淀池污水出口和设置在底部的沉淀池污泥出口;污水在进入动态复合泥膜反应池后,在曝气装置的作用下与活性污泥、多项流-动态膜微生物载体填料反应后经填料拦截网进入沉淀池,再由沉淀池污水出口排出;污泥回流泵自沉淀池污泥出口抽取沉淀池污水流出量的100-150%的活性污泥回到动态复合泥膜反应池,作为活性污泥回流。
采用动态复合泥处理工艺,其动态复合泥膜反应池的体积是常规好氧池的一半;动态复合泥膜污水处理工艺的各项指标为:硝化率(max):>1500 gNH3-N g/m3.d,BOD处理率(max):>13000 gBOD5/m3.d,COD处理率(max):>18000 gCOD/m3.d。
多相流-动态膜微生物载体填料为本单位的专利产品,其专利号为ZL2015101602671。
上述技术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以往的传统活性污泥法和各种生物膜法,处理方式单一,能耗高,占地面积大,处理效率不高。而动态复合泥膜处理工艺,依靠曝气池内的曝气和水流的提升作用使载体处于流化状态,进而形成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和附着生长的生物膜,这就使得移动床生物膜使用了整个反应器空间,充分发挥附着相和悬浮相生物两者的优越性,实现优势互补,克服了传统的活性污泥生物量不足和接触氧化工艺传质混合效率低的问题,使生化反应效率成倍提高。该工艺与其他生物处理工艺相比,具有出水水质好,稳定性高的特点。该工艺的生物反应器内的生物浓度比普通活性污泥法高出许多,极大地提高了生物降解能力和抗负荷冲击能力。同时污泥停留时间较长,这也使难降解有机物分解菌和硝化菌等增殖速度慢的微生物在反应器内得以繁殖富集,特别是使难降解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可以达到理想效果。温度变化和有机负荷对工艺的影响要远远小于对活性污泥法的影响,当温度变化、污水成分发生变化、或污水有机负荷增加时,多相流动态膜工艺耐受力很强,尤其在低温状态下运行效果明显高于厌氧及活性污泥法等工艺。同时该工艺利用污泥回流设备,加大污泥量及处理效率。出水和运行不受污泥膨胀等因素的影响,操作维护简单方便,且易于实现自动控制管理。排泥量少,产泥量仅占传统工艺的30%,这对后续的污泥处理极为有利。该工艺较传统工艺减少占地30%以上,节省投资接近50%,在制药废水、制革废水、屠宰废水、城市生活污水等领域广泛使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动态复合泥膜处理工艺,污泥停留时间大幅增加,使难降解的有机物分解菌和硝化菌等增殖速度慢的微生物在反应器内得以繁殖富集,特别是使难降解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可以达到理想效果。同时该工艺利用污泥回流设备,加大污泥量及处理效率。出水和运行不受污泥膨胀等因素的影响,操作维护简单方便,且易于实现自动控制管理。在同等规模下污水处理量加倍,排泥量少,产泥量仅占传统工艺的30%。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动态复合泥膜工艺流程图。
图中:1、多相流-动态膜微生物载体填料,2、活性污泥,3、曝气装置,4、动态复合泥膜反应池,5、污泥回流泵,6、沉淀池,6a、沉淀池污水出口,6b、沉淀池污泥出口,7、填料拦截网。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杰,未经丁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076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