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污水污泥减量处理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611006827.9 | 申请日: | 2016-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9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 发明(设计)人: | 姜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海 |
| 主分类号: | C02F1/24 | 分类号: | C02F1/24;C02F1/5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3004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污水 污泥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污泥减量处理装置,属于污水污泥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污泥气浮浓缩是一种降低污泥含水率、减少污泥体积的有效方法,现有的污泥气浮浓缩运行复杂、费用高、占地小的特点,在我国污泥重力浓缩方法占71.5%,机械浓缩占21.4%,气浮浓缩占7.1%。但随着用地成本的不断提高,污泥气浮浓缩在高浓度有机污泥处理中优势逐渐提现出来。
现有的整个系统设备复杂,实际运行中,因流量、固体浓度和环境变化,常不能按设计能力运行,污泥去除率不稳定,出水水质差。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水污泥减量处理装置,气浮浓缩一体化设备水力和固体负荷变化范围大,气象环境因素冲击影响小,污泥去除率稳定,设备运行能耗低。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污水污泥减量处理装置,包括气浮系统、溶气系统、加药系统、污泥收集装置和清水收集装置,所述气浮系统包含污水处理池和释放器,所述污水处理池内部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污水处理池分布污水处理区域、分离区域和排水区域,所述释放器位于污水处理区域,释放器与污水进水管和溶气系统连通,在释放器中实现污水和空气的充分接触,在污水进水管上安装有加药系统,所述第一隔板的中部设有通孔,污水和空气充分接触后通过通孔进入分离区域;所述污泥收集装置包含位于污水处理池上部的撇泥装置和位于污水处理池底部的污泥管,在分离区域中气浮污泥上浮,通过撇泥装置刮到污泥槽中,污泥管中的污泥通过放空管路排出;所述清水收集装置包含清水收集管,所述清水收集管位于分离区域的下半部分,清水收集管与排水区域连通,在清水收集管面向污水处理池底部的一面设有若干个清水收集孔,在排水区域的上方设有气浮出水口;所述撇泥装置包含三个链轮,三个链轮呈三角形排列,三个链轮上安装有传送带,传动带上安装有若干个刮板,刮板与传动带运动方向夹角为锐角,通过刮板将气浮污泥刮在传送带上,倾倒在污泥槽中。。
作为优选,所述溶气系统包含溶气罐和空压机,气源通过空压机输送到溶气罐内,溶气罐通过第一闸阀与释放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溶气罐通过管道与排水区域连接,在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二闸阀、循环泵、止回阀和压力表。
作为优选,所述加药系统包含混凝加药装置和絮凝加药装置,混凝加药装置包含第一储药罐,第一储药罐通过混凝池与污水进水管连通,絮凝加药装置包含第二储药罐,第二储药罐通过絮凝池与污水进水管连通,在混凝池和絮凝池均设有搅拌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刮板在将气浮污泥刮在传送带上时,刮板一端伸入到排水区域中。
作为优选,所述污水进水管上安装有流量计,清水收集管上安装有水质检测仪,当水质检测仪检测水质不达标时,变频空压机转速加大,提高空气输出压力,则气水比加大;循环泵转速加大,提高回流量,则加大回流比;加药泵变频调整加药量,污水絮凝提增多,污泥气浮去除率加大。在分离区域内设有加长斜板,加长斜板具有以下特点:
1、气浮槽利用浅池理论采用加长斜板,提高沉淀分离效率。
2、污水处理池进水配水采用等阻力配水系统,配水均匀。
3、气浮槽设置加长斜板,优化气浮槽过水断面,创造良好的水力条件,减少水力停留死角和漩涡。
4、加长斜板倾角75度,并在斜管顶部和底部均设冲洗管进行气水冲洗,保证斜板不堵塞淤泥。
5、集泥斗采用刮泥板,电机可调速,保证上浮污泥快速去除,不淤集。
6、刮泥板倾角在45-75度范围可调,并设冲洗管,保证刮泥板不堵塞。
7、气浮槽水力负荷2-10m3/m2.h,固体负荷2-8kg/m2.h,水力停留时间5-10min。
8、溶气罐采用喷淋填料罐,过水负荷100-150m3/m2.h,水力停留时间2-3min。
9、混凝加药装置和絮凝加药装置采用铝盐、铁盐、活性二氧化硅、PAM等药剂,提高气浮浓缩效果,出水水质稳定。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单位气浮量高,溶气利用率高,可以处理1000-20000mg/L浓度污泥,可应用于城市生活污水的活性污泥浓缩、石化、纺织、造纸等行业的高浓度污水污泥处理。
2、同等处理规模可节省占地1/3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海,未经姜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068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