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动态窗口的连续传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06503.5 | 申请日: | 2016-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63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柳鹤婷;张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0/116 | 分类号: | H04B10/11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动态 窗口 连续 传输 方法 | ||
本发明在IEEE 802.15.7 CSMA/CA算法的基础上,针对小规模可见光通信网络流量饱和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动态窗口的连续传输(DCW‑ST)方法。首先,本发明基于对网络吞吐量的分析,得到使网络吞吐量最大化动态竞争窗口,然后基于对周期时延的分析,提出了兼顾吞吐量和时延的动态竞争窗口调节方法;进一步地,根据网络节点数目的情况,提出连续传输方案,以降低节点接入时延,从而达到网络吞吐量与时延的平衡,提高了信道资源利用效率。本发明所提出的DCW‑ST方法相比于原CSMA/CA方案在吞吐量、时延方面均有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见光通信网络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动态窗口的连续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在可见光通信网络中,多用户依据IEEE 802.15.7标准中定义的带冲突避免的多路访问控制机制(CSMA/CA)接入信道。如图1所示,在该机制中,网络中每个争用信道的节点在试图接入信道时保留两个参数NB和BE。NB为本次传输过程中该节点已经执行的退避算法的次数,与该节点所处的退避阶段(Backoff stage,BS)相对应,MAC层规定退避次数最大值为macMaxRABackoff。在开始尝试发送每个新的分组之前,NB的值都被初始化为0。BE则为退避算法中的退避指数,并且每次初始化的值为macMinBE。BE在每个退避阶段的值计算表达式为:
BE=min(macMinBE+NB,macMaxBE) (1)
其中macMaxBE为BE最大值。当一个节点试图开始发送分组时,MAC层先对NB和BE进行初始化,然后计算退避时间的边界,每个退避阶段对应的退避时间边界计算为(2BE-1)。然后节点将随机延时若干个完整的aBackoffperiod时间,延时aBackoffperiod的数目我们称其为退避时间,它将在区间(0,2BE-1)中随机均匀选择,每过一个aBackoffperiod的时间减1。在退避延时计数减为0时,节点将会执行空闲信道评估(Clear-channel assessment,CCA)用于判断信道当前的状态。若CCA判定当前信道是空闲的,那么该节点就可以发送分组;若判定信道忙,则节点进入下一个退避状态。如果分组发送成功,则发送节点将会接收到确认帧(Acknowledgment frame,Ack)。如果在macAckWaitDuration时间内发送端没有接收到Ack,这种情况预示着可能在发送时发生了碰撞,那么该发送节点也将进入下一个退避阶段。无论哪种情况在进入下一个退避阶段时,节点都将更新NB和BE的值。若NB<macMaxRABackoff,则NB加1,BE按照公式(1)方法更新;若NB≥macMaxRABackoff,则该次传输失败丢弃该分组,继续新的传输。
在IEEE 802.15.7中,给出了macMinBE、macMaxBE、macMaxRABackoff等参数的默认值,在整个算法中这些参数的值为固定的。从上述随机接入过程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该算法会不可避免地浪费一些带宽,因为每个节点无法获取网络中其它竞争节点的情况,会出现即使所有节点均有分组等待发送,但由于都处于退避时期却使信道空闲的情形。随着节点数目增加,又会使节点同时完成退避发生碰撞的概率增加。
如图2所示为饱和流量状态下CSMA/CA算法的节点状态转移模型。图中,一个状态会在一定条件下转移到另一个状态,例如,若空闲信道评估结果为信道闲,则节点将会从“空闲信道评估”状态转移到“传输状态”;若信道忙则节点将转移到“退避阶段”,进入下一个退避阶段继续退避,这里我们只考虑节点退避阶段没有超出macMaxRABαckoff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出一种基于动态窗口的连续传输(DCW-ST)方法,来改进现有的CSMA/CA机制,使该机制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提升网络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中山大学,未经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065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