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突变结构任意截面复功率的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05749.0 | 申请日: | 2016-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93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3 |
发明(设计)人: | 朱小芳;郝毅亮;胡权;胡玉禄;杨中海;李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电子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51203 | 代理人: | 闫树平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突变 结构 任意 截面 功率 计算方法 | ||
1.一种多突变结构任意截面复功率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整个微波无源器件由多个不同的均匀波导段构成,每个均匀波导段称为一个分区,共有n+1个分区,各分区从左到右依次编号1,2,…,n+1,不同均匀波导段的连接处构成了一个突变,共有n个突变,各突变从左到右依次编号1,2,…,n;
根据多突变结构所需求解复功率的截面S0的位置,将截面S0左侧的所有共p个突变划分为一个突变群,将截面S0右侧的所有共n-p个突变划分为一个突变群,共计两个突变群;
对于截面S0刚好位于某突变上的情况,既可以把该突变划分到截面S0右侧的突变群中,也可以将其划分到截面S0左侧的突变群中;
若截面S0左侧不包含突变结构,则左侧突变群可视为与截面S0左侧端口重合的一个截面;若截面S0右侧不包含突变结构,则右侧突变群可视为与截面S0右侧端口重合的一个截面;
S2、运用模式匹配法给出每一个突变对应的广义散射矩阵,根据步骤S1划分的两个突变群,将截面S0左侧突变群包含的所有突变进行级联,得到级联矩阵SL;将截面S0右侧突变群包含的所有突变进行级联,得到级联矩阵SR;
在模式匹配法中,各个均匀波导段内的横向电磁场采用归一化全波展开,即有:
其中,ηi,r为区域i中第r个模式的波阻抗,1≤i≤n+1,1≤r≤Ri;Ri为区域i的模式展开数;与分别代表区域i中第r个模式的横向电场模矢量与横向磁场模矢量;分别代表区域i中沿z轴正向和负向的第r个模式的归一化功率幅度系数;
在区域i中的任意截面Si上,各模式间满足归一化与正交性条件,即有:
其中,a和b分别代表区域i中的模式a与模式b;
故有,任意截面S0处的横向电场横向磁场
其中,η0r为截面S0所在区域的模式r的波阻抗,1≤r≤N,N为截面S0所在区域的模式展开数,与分别代表截面S0所在区域的模式r的横向电场模矢量与横向磁场模矢量,分别代表沿z轴正向和负向穿过截面S0的模式r的归一化功率幅度系数,且在截面S0上有:
模式匹配法给出每一个突变对应的广义散射矩阵,突变1~n的广义散射矩阵分别为S1~Sn;第i个突变的广义散射矩阵为阶的方阵,1≤i≤n+1,矩阵Si,11的维数为矩阵Si,12的维数为矩阵Si,21的维数为矩阵Si,22的维数为其中,为突变i左侧区域的模式展开数,为突变i右侧区域的模式展开数;由于突变i右侧的区域就是突变i+1左侧的区域,故
将截面S0左侧的p个突变的广义散射矩阵S1~Sp利用矩阵级联理论进行级联,得到截面S0左侧的级联矩阵同理,将截面S0右侧的n-p个突变的广义散射矩阵Sp+1~Sn利用矩阵级联理论进行级联,得到截面S0右侧的级联矩阵其中,矩阵的维数为M×M,矩阵的维数为M×N,矩阵的维数为N×M,矩阵的维数为N×N,矩阵的维数为N×N,矩阵的维数为N×K,矩阵的维数为K×N,矩阵的维数为K×K;其中,代表左侧突变群的左侧区域选取的模式数,代表两个等效突变群之间的过渡区域,即任意截面S0所在区域选取的模式数,代表右侧等效突变群的右侧区域选取的模式数;
对于截面S0左侧不包含突变结构的情形,截面S0左侧的级联矩阵视为OL、IL分别代表阶的全零矩阵和单位矩阵;对于截面S0右侧不包含突变结构的情形,截面S0右侧的级联矩阵视为OR、IR分别代表阶的全零矩阵和单位矩阵;
S3、将步骤S1中划分的两个突变群分别等效为两个等效突变结,并将步骤S2中得到的级联矩阵SL作为截面S0左侧等效突变结的广义散射矩阵;将步骤S2中得到的级联矩阵SR作为截面S0右侧等效突变结的广义散射矩阵,构造出多突变结构的等效模型;
等效模型仅包含两个等效突变结,分为三个区,从左到右依次编号一区、二区和三区;其中,A1、A2、A3分别代表一区、二区、三区各模式的归一化功率幅度系数向量,元素个数与相应区域所选择的模式数量保持一致,分别为M、N、K;上标+、-分别代表沿z轴正向和负向的模式,上标L、R分别代表某传输区域的最左侧和最右侧;分别代表沿z轴正向和负向穿过截面S0的各模式的归一化功率幅度系数向量;D1为对角线元素组成的M阶对角矩阵,γ1m为一区中第m个模式的传播常数,1≤m≤M,h1为一区长度;D2为对角线元素组成的N阶对角矩阵,γ2q为二区中第q个模式的传播常数,1≤q≤N,h2为二区长度;D3为对角线元素组成的K阶对角矩阵γ3k为一区中第k个模式的传播常数,1≤k≤K,h3为三区长度;左侧等效突变结与截面S0的距离为l1,相应的传输矩阵为DL,是由对角元素组成的N阶对角矩阵;右侧等效突变结与截面S0的距离为l2,相应的传输矩阵为DR,是由对角元素组成的N阶对角矩阵;
对于截面S0左侧不包含突变结构的情形,满足h1=0;对于截面S0右侧不包含突变结构的情形,满足h3=0;
S4、根据模式匹配法和电磁传输理论,得到截面S0上的归一化功率幅度系数与端口输入条件之间的关系;
根据等效模型分析图,结合模式匹配法与电磁传输理论,有:
左侧等效突变结的广义散射矩阵SL满足:
右侧等效突变结的广义散射矩阵SR满足:
由9式和10式:
将7式分别代入11式和12式,可得:
将12式代入13式,可得:
将11式代入14式,可得:
整理15式与16式:
将6式分别代入17式与18式,可得:
将19式代入7式,整理得:
将20式代入8式,得到截面S0上的归一化功率幅度系数与二端口输入条件之间的关系,即:
其中,以上公式中的单位矩阵I均为阶单位矩阵;
S5、根据复功率定义式,得到截面S0上复功率关于输入条件的计算表达式;
利用5式,将截面S0上归一化的横向电磁场展开式4都代入复功率定义式,得到:
其中,上标*与上标T分别代表共轭运算与转置运算;J为一个阶的对角矩阵,若第r个模式为传输模,则J(r,r)=1;若第r个模式为TE消失模,则J(r,r)=j;若第r个模式为TM消失模,则J(r,r)=-j,其中j为虚数单位;
将公式21代入22式中,最终可得截面S0上的复功率关于输入条件的计算表达式,即:
S6、根据给定端口激励功率P1和P2,得到端口输入条件代入步骤S5中的23式,得到截面S0上的复功率;
一般地,端口激励功率P1、P2都为实向量,元素个数与相应端口所在区选取的模式数目一致,即分别有M、K个元素,激励功率与输入条件之间满足:
将24式其代入公式23,以求解得到截面S0上的复功率,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0574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