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网络中实现跨小区切换的方法、系统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11005647.9 | 申请日: | 2016-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64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岸线移动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36/08 | 分类号: | H04W36/08;H04W36/3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中***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网络 实现 小区 切换 方法 系统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网络中实现跨小区切换的方法、系统和装置,包括:用户站点接入新小区时,新AP将所述用户站点的用户信息发送给所属的用户管理器;所述用户管理器根据所述用户信息,确定所述用户站点的位置信息并存储;所述用户管理器确定所述用户站点为跨小区切换的站点时,向原AP发送变更信令,通知原AP更新配置用于转发所述用户站点的数据的第一转发表;以及向新AP发送配置信令,通知新AP配置用于转发所述用户站点的数据的第二转发表。从而使得无线网络中的用户站点能够实现跨校区切换,避免因用户站点跨小区移动而导致的通信中断,较好的实现通信的跨小区接续,提高用户通信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网络中实现跨小区切换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网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除了移动通信技术外,已经提出了多种适合于不同场景的无线网络技术、并在相应的场景中得到了应用,如:能够在一个小的覆盖区域实现快速数据通信的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技术、能够实现很多个节点接入的紫蜂(ZigBee)技术、能够在一个较广的区域中实现用户快速无线上网的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Microwave Access,WiMAX)技术、以及超高速无线局域网(增强型超高吞吐,Ehanced UltraHigh Throughput,EUHT)技术,EUHT技术能够提供比WiFi技术更高的数据速率、和能够提供对用户移动速度的支持,比WiFi技术具有更大的覆盖、支持更大的移动速度、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目前EUHT技术已经应用于高铁系统的上网、农村地区的无线宽带接入等。另外,可以预期,随着无线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还会有更多的适用于特定场景的无线网络技术会涌现出来。
上述无线网络技术虽然能够使处于一个覆盖区域内的无线用户达到相应的通信性能,但却通常不能支持用户在无线网络之间的跨小区切换。如:一个WiFi用户站点离开当前的WiFi小区、进入到相邻的WiFi小区时,目前的WiFi标准并不支持用户站点在WiFi小区之间的跨小区切换,因而,当用户站点正在通过原WiFi小区的接入点(AP)与互联网中的网络站点传输数据时,这一数据连接将被中断,而不能实现跨小区之后的接续。这将影响用户在移动状态下使用无线网络时的用户体验,而当用户站点在无线网络的小区中频繁移动时,则可能导致很差的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网络中实现跨小区切换的方法、系统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无线网络中不能实现用户站点跨小区切换的问题。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提供无线网络中实现跨小区切换的方法,用户站点接入新小区时,包括:
新AP将所述用户站点的用户信息发送给所属的用户管理器;
所述用户管理器根据所述用户信息,确定所述用户站点的位置信息并存储;
所述用户管理器确定所述用户站点为跨小区切换的站点时,向原AP发送变更信令,通知原AP更新配置用于转发所述用户站点的数据的第一转发表;以及向新AP发送配置信令,通知新AP配置用于转发所述用户站点的数据的第二转发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新AP将所述用户站点的用户信息发送给所属的用户管理器,具体包括:
新AP获取用户站点上报的用户站点名,以及为用户站点分配IP地址;
将获取的用户站点名和分配给用户站点的IP地址作为用户信息,发送给所属的用户管理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用户管理器根据所述用户信息,确定所述用户站点的位置信息并存储,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岸线移动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岸线移动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056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