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横编机及编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05356.X | 申请日: | 2016-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258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宫井卓哉;胁村和宏;森田真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D04B7/30 | 分类号: | D04B7/30;D04B1/2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李成海 |
地址: | 日本和***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作板 编织物 起口针 编织 横编机 移动 起口 编织宽度方向 编织纱线 起口装置 剩余部 下拉 驱动机构 移动地 横列 口部 拉起 针床 升降 捕捉 地下 | ||
一种横编机及编织方法。横编机具备起口装置,即使一边由起口针捕捉起口部地下拉一边使编织的编织物在编织宽度方向靠近,也能使加在编织纱线上的张力不变大。起口装置(12)在起口针床(14)上具备两个在编织宽度方向移动的动作板部(16)和横驱动机构(17)的组合,并且还具备包含不移动的动作板部(19)的起口针床。能一边由动作板部的起口针下拉编织物的起口部一边使动作板部与通过由针床进行的编织物的靠近产生的移动一致地移动,使得加在编织纱线上的张力不变大。另外,由于在使用不移动的动作板部的起口针下拉编织物之中的先行地编织的部分的起口部后,能使向编织物的剩余部的位置移动的动作板部移动地升降,当编织剩余部时下拉起口部,所以能不需要松眼横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编织物的起口装置的横编机及使用这样的横编机的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横编机中,当由针床开始编织物的编织时,使用如下的起口装置:其设置在针床之间的齿口下方,具备起口针,包含进行升降移动的起口针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当开始编织物的编织时,在齿口中形成编织物的起口部,并且使起口针床上升,使起口针进入齿口,由起口针捕捉起口部。编织物,一边由起口针保持捕捉的起口部地使起口针床下降一边编织。这样,通过预先由起口装置在编织物上加上规定的张力,能容易地编织编织物。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备起口针的起口装置,该起口针通过使被设置在导针片的上端的钩从被设置在针主体的上端的突起离开或者容纳在一片起口梳(起口针床)中,能切换起口部的保持和释放。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起口装置,该起口装置在多张起口针床上预先在编织宽度方向的不同的区间中分别具备起口针,可先开始编织物的一部分的编织,然后开始其它部分的编织。
图8概要地表示由横编机一体地开始作为以无缝制方式可编织的编织物制品的一例的半袖的针织品1的编织的编织方法。针织品1,从下摆2侧开始编织,将前后身大片3编织成筒状。比前后身大片3短的袖4、5,以先附加松眼横列6、7的方式开始编织。在前后身大片3的两侧,袖4、5也分别编织成筒状,一边使袖4、5靠近前后身大片3一边接合。横编机,具备专利文献1的起口装置和从前后方向的两侧将向齿口下方垂下的编织物下拉的下拉装置8(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下拉装置8,对于编织宽度方向可分成多个区间地开闭,起口针床为了下拉起口部,处于上方的区间打开,如果起口针床下降而通过下拉装置8,则从起口针释放前后身大片3和松眼横列6、7的起口部,关闭下拉装置8,向由下拉装置8进行的下拉转移。当使袖4、5靠近时,打开下拉松眼横列6、7的区间,使袖4、5能容易向前后身大片3侧移动。
图9,表示横编机的起口装置如专利文献2的那样能局部地开始编织物的编织的情况。在此情况下,与针床的一部分的区间对应地并列设置了起口针9的部分起口针床10被用于开始袖4、5的编织时的起口部的下拉。如图9(1)所示,由于在使作为同一编织物的一部分的前后身大片3先行地开始在针床13中的编织,然后从后由部分起口针床10编织剩余部的袖4、5,所以不再需要图8的那样的松眼横列6、7。如图9(2)所示,如果短的袖4、5在通过下拉装置8前开始靠近,则当靠近时,袖4、5的起口部在由起口针9保持的状态下,将袖4,5的上部靠近前后身大片3侧,以无缝制方式形成图9(3)的那样的进行了一体化的针织品1。下拉装置8,在与存在部分起口针床10的位置的区间中打开,下拉前后身大片3的区间关闭。由下拉装置8关闭的区间施加剖面线来表示。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21004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公昭47-4978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37570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053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掩膜框架及制造方法和掩膜板
- 下一篇:轨枕侧面平衡横向动荷载的无砟轨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