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串并联多级康复训练机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04934.8 | 申请日: | 2016-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89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勇;任刚跃;吴鸣;张春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A63B2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上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5 | 代理人: | 胡东升 |
地址: | 23000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串并联 多级 康复训练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串并联多级康复训练机: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第三级训练机构、第二级训练机构、第一级训练机构、支架;所述第三级训练机构的第三极托架与第二级训练机构前端通过可变关节调节机构相连构成转动副;所述第二级训练机构的后端与所述第一级训练机构前端通过可变关节调节机构相连,第二级训练机构包括第二级前支撑和第二级后支撑,两者之间以套管式可伸缩方式连接,并可锁紧;所述第一级训练机构的后端与支架前端通过可变关节调节机构相连,第一级训练机构包括第一级前支撑和第一级后支撑,两者之间以套管式可伸缩方式连接,并可锁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串并联多级康复训练机,属于康复医疗和运动健身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社会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脑卒中、脊髓损伤等原因导致肢体运动功能降低,甚至全部丧失,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康复治疗是恢复运动功能的有效途径,传统物理治疗师与病人一对一的康复治疗方式存在劳动强度大、治疗费用高等不足,因此,康复训练设备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自上世纪中叶以来,科研人员在康复训练设备上取得了诸多成果,如单自由度式、外骨骼、悬吊式等康复训练设备的成功研制与商业化。但它们存在一些不足:操作复杂、运动形式单一、难以模拟人体运动等,研制一款能够实现人体肢体运动康复训练装置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应用范围广泛、能应用于肢体的康复和健身训练、可实现主被动运动的康复训练装置。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串并联多级康复训练机:
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第三级训练机构、第二级训练机构、第一级训练机构、支架;
所述第三级训练机构的第三极托架与第二级训练机构前端通过可变关节调节机构相连构成转动副;
所述第二级训练机构的后端与所述第一级训练机构前端通过可变关节调节机构相连,第二级训练机构包括第二级前支撑和第二级后支撑,两者之间以套管式可伸缩方式连接,并可锁紧;
所述第一级训练机构的后端与支架前端通过可变关节调节机构相连,第一级训练机构包括第一级前支撑和第一级后支撑,两者之间以套管式可伸缩方式连接,并可锁紧。
所述可变关节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转动支撑杆的前端与第三转动支撑杆后端铰接,第一转动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直线推杆前端铰接,直线推杆后端与第二转动支撑杆前端铰接,第二转动支撑杆后端与后转动杆连接形成圆柱副;前转动杆一端与后转动杆铰接,前转动杆另一端与第三转动支撑杆的延伸杆连接形成圆柱副;在圆柱副处能锁紧;
所述可变关节调节机构包括:后转动支撑杆前端与前转动支撑杆铰接,后转动支撑杆后端与直线推杆下端铰接,转动杆一端与直线推杆上端铰接,另一端与前转动支撑杆铰接;在转动杆与前转动支撑杆铰接处能锁紧。通过锁紧与放开可以实现四杆和五杆的转换。
在第三级托架与第二级前支撑铰接处、第二级后支撑与第一级前支撑铰接处、第一级后支撑与支架铰接处分别设有可调阻尼器/弹簧。
所述第三级托架设置于第二级前支撑两侧,在第三级托架底部设有滚轮。
支架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卡在滑轨的滑槽内形成滑动副,通过滑块能将整个训练机构移动到滑轨左右两端;
滑轨与内立柱上端固定连接,外立柱固定在小车上,所述小车由支架和可控制小轮组成,轮子固定在支架四角上,四个小轮为可锁定结构小轮。
在外立柱上设有夹紧装置,包括上夹板与下夹板。通过星形螺栓带动上下夹板运动。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发明可以实现肢体主被动康复训练。
本发明应用范围广,可用于肢体康复训练和锻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049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康复护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中风病人用的柔性康复训练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