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吊点拉杆闸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02044.3 | 申请日: | 2016-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84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李焰;李湖川;贾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7/26 | 分类号: | E02B7/26;E02B7/30;E02B7/36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许泽伟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拉杆 双吊点 闸门 门槽 锁定 门叶 锁定装置 移出 与门 取出 水利水电工程 直接固定连接 检修闸门 实际工程 可滑动 连接杆 检修 拆除 支撑 | ||
1.双吊点拉杆闸门,包括门槽(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门槽(1)上部的锁定平台(2),设置在锁定平台(2)上方的启闭机安装平台(3),在启闭机安装平台(3)上安装有启闭机(4),在所述门槽(1)内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门叶(5);还包括拉杆(6),所述拉杆(6)有两根,并且两根拉杆(6)沿门叶(5)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拉杆(6)的下端与门叶(5)连接,拉杆(6)的上端与上方的启闭机(4)上的吊点(7)连接;还包括锁定梁(8),所述锁定梁(8)跨设在所述门槽(1)上方,并且锁定梁(8)可沿门槽(1)的宽度方向移动地搭在锁定平台(2)上;与每根拉杆(6)对应的设置有两个锁定梁(8),并且两个锁定梁(8)位于该拉杆(6)的两侧;在位于两根拉杆(6)之间的两个锁定梁(8)的下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板(9),在门叶(5)上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板(10);所述第一连接板(9)与对应的第二连接板(10)相配,并通过连接螺栓(11)将第一连接板(9)与对应的第二连接板(10)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吊点拉杆闸门,其特征在于:在位于两根拉杆(6)之间的两个锁定梁(8)的下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两块第一连接板(9),并且两块第一连接板(9)沿门槽(1)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在门叶(5)的上端与每个锁定梁(8)上的两块第一连接板(9)对应的设置有两块第二连接板(1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吊点拉杆闸门,其特征在于:在门叶(5)上端还设置有向上凸起的限位挡块(12),所述限位挡块(12)有两个,并且两个限位挡块(12)沿门叶(5)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位于两根拉杆(6)之间的两个锁定梁(8)可同时移动至两个限位挡块(12)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吊点拉杆闸门,其特征在于:在锁定平台(2)上位于门槽(1)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滑轨(13),所述滑轨(13)沿门槽(1)的宽度方向平行设置;在每个锁定梁(8)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滑动轮(14),并且所述滑动轮(14)与对应侧的滑轨(13)配合。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吊点拉杆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6)由多节连接杆(15)依次可拆卸地连接而成,在每节连接杆(15)上设置有锁定限位卡(16)。
6.双吊点拉杆闸门的检修方法,其采用上述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双吊点拉杆闸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通过启闭机(4)将拉杆(6)连同门叶(5)一起吊起,并使此时位于拉杆(6)最上端的一节连接杆(15)完全穿过锁定梁(8),然后移动位于拉杆(6)两侧的锁定梁(8),使锁定梁(8)与下一节连接杆(15)上对应的锁定限位卡(16)配合以锁定拉杆(6);
第二步、松开启闭机(4)的吊点(7)与拉杆(6)的连接,再拆除此时拉杆(6)最上端的一节连接杆(15),然后再将启闭机(4)上的吊点(7)与余下的拉杆(6)上最上端的一节连接杆(15)连接;
第三步、重复第一步和第二步,直到拉杆(6)只剩下最后一节连接杆(15)与门叶连接时进行第四步;
第四步、通过启闭机(4)将拉杆(6)连同门叶(5)一起吊起,然后将四个锁定梁(8)中最外侧的两个锁定梁(8)向两侧移出,同时将位于中间的两个锁定梁(8)向中部移动,并使锁定梁(8)上的第一连接板(9)与门叶(5)上对应的第二连接板(10)在竖向方向上对齐;
第五步、通过启闭机(4)将拉杆(6)连同门叶(5)进一步吊起,直到锁定梁(8)上的第一连接板(9)与门叶(5)上对应的第二连接板(10)配合时停止,然后通过连接螺栓(11)将第一连接板(9)与对应的第二连接板(10)连接;
第六步、松开启闭机(4)的吊点(7)与拉杆(6)的连接,由与门叶(5)连接的两个锁定梁(8)承载门叶(5),然后再拆除最后一节连接杆(15),之后将门叶(5)连同与门叶(5)连接的两个锁定梁(8)一起从门槽(1)内吊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0204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