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去除水体中磷的吸附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00708.2 | 申请日: | 2016-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453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潘纲;徐睿;张美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哈勃藻华防治与生态修复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08 | 分类号: | B01J20/08;B01J20/30;C02F1/28;C02F1/58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董宝锞 |
地址: | 264003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去除 水体 吸附 材料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去除水体中磷的新型吸附材料,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本发明选取镧化合物和铝化合物为原材料,通过共沉淀的方法制备一种高效的除磷吸附剂,其通过静电引力,配位体交换和吸附剂表面氧空位作用可有效去除水体中不同种类的磷。与现有除磷吸附剂相比,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磷去除效率高,磷固定效果持久,生态安全风险性低,pH适用范围广,储藏、运输、使用方便。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去除水体中磷的吸附材料,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要水资源问题之一。目前,世界范围内大约有30%~ 40%的湖泊、水库存在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水平。我国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则更加严峻,在面积大于1km2的2300多个湖泊中已超过56%的湖泊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或正受到富营养化的威胁。而世界上超过80%的富营养化湖泊属于磷限制型,我国大多数湖泊的富营养化进程也受到磷营养盐的控制。因此,水体中磷的控制和去除成为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环节。
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外源污染控制和内源污染控制两个方面。吸附法作为一种高效去除水体中磷的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研究。常用的磷去除材料包括粘土矿物、沸石、工业废渣、生物炭等。但是,传统的吸附剂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天然材料尽管其吸附性能优良但其成本较高、再生困难;而工农业废渣尽管其原料易得、价格低廉,但其吸附效果较差。因此,人工合成经济有效的新型吸附剂受到了世界各国研究人员的密切关注。
由于稀土元素镧具有较强的磷固定能力、广泛的pH应用范围、价格较其他稀土元素低廉等优点,镧改性除磷吸附剂已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目前已出现多种镧改性吸附剂,如镧改性膨润土镧改性蛭石、镧改性MCM-41、镧铝改性蒙脱石、镧铝改性沸石等,用于富营养化水体中磷去除的研究。其中已经在欧洲、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富营养化水体大面积推广应用。尽管在国外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但由于在国内市场价格较高,且磷吸附量相对较低,限制了其在我国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推广应用。而其他已报道的镧改性除磷吸附剂也仅局限于室内实验阶段,在国内市场上并未进行投放使用。目前,国内市场并未出现可长期有效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镧改性吸附剂,极大的阻碍了我国富营养化水体相关治理工作的开展。
(二)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选取价格低廉、应用广泛的磷去除原材料,通过共沉淀方法生产制备出一种高效的除磷吸附剂。该除磷吸附剂生产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磷去除效率高,生态安全风险性低,可高效去除水体中不同种类的磷,有效减缓水体富营养化进程。
一种高效去除水体中磷的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以粉状产品的干基计,各成分的含量按重量比为氢氧化镧4%-30%,氢氧化铝65%-95%,铝酸镧1%-5%,其分子结构中第一配位层镧氧配位数为6.0-8.0,为一种配位不饱和结构,含有氧空位。
一种高效去除水体中磷的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如下:
(1)按镧与铝的摩尔比为1:5-40溶解一定量的镧化合物与铝化合物;
(2)将沉淀剂加入步骤(1)中,保持体系温度为50~90℃,并不断搅拌;
(3)当溶液pH为8-11后停止搅拌,保持体系温度为50~90℃继续加热2-10小时,将固体沉淀物洗涤、冷冻干燥或烘干、研磨,得到的固体粉状产品即为磷吸附剂。
一种高效去除水体中磷的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镧化合物为氯化镧或硝酸镧中的一种或两种。
一种高效去除水体中磷的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化合物为氯化铝、硝酸铝、硫酸铝或明矾中的一种或多种。
一种高效去除水体中磷的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剂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铵或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哈勃藻华防治与生态修复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烟台哈勃藻华防治与生态修复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007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