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机械驱动并带防意外开启机构的机械手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999920.8 | 申请日: | 2016-1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8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 发明(设计)人: | 丁孙安;丁祥金;卢荻;黄增立;陆晓鸣;阮颖华;丁祥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上海磐颖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5J9/10 | 分类号: | B25J9/10;B25J15/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王锋 |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手 机械手框架 机械手手指 全机械 开启机构 手指锁 驱动 铰接 气动伺服机构 气动伺服系统 推杆 抓取 挥发性 机械手指 开口方向 锁死机构 外力推动 狭小空间 开启锁 耐高性 自由端 洁净 | ||
1.一种全机械驱动并带防意外开启机构的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包括一个用于安装机械手相关部件的机械手框架(1);至少两个铰接在机械手框架(1)上可以自由转动的机械手手指(2)、(3);穿过机械手框架(1)上导向孔(13)的开启推杆(10),所述开启推杆(10)的自由端朝向机械手开口方向,与所述自由端相对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连杆(8)、(9)与机械手手指(2)、(3)相铰接;与开启推杆(10)相对应用于开启推杆(10)回位的回位弹簧(12);至少两个与机械手手指(2)、(3)相对应的机械手手指锁死机构(22)、(23);一个跨装在机械手指(2)、(3)及机械手框架(1)上与开启推杆(10)自由端对应的手指锁(14),该手指锁(14)被设置为与开启推杆(10)自由端分离时锁定机械手手指(2)、(3)、并在与开启推杆(10)自由端接触时解锁机械手手指(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机械驱动并带防意外开启机构的机械手,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机械手处于锁死状态时,手指锁(14)与开启推杆(10)的自由端之间具有一个解锁行程空隙(15),机械手手指锁死机构(22)、(23)包括阻挡位(23-1)、手指锁死平台(23-2)和解锁凹槽(23-3),当所述机械手自锁死状态向解锁状态运动时,手指锁(14)经过解锁行程间隙(15),脱离手指锁死平台(23-2)进入到解锁凹槽(23-3),机械手手指(2)、(3)处于可转动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机械驱动并带防意外开启机构的机械手,其特征在于:阻挡位(23-1)、手指锁死平台(23-2)和解锁凹槽(23-3)设置于机械手手指(2)、(3)或手指锁(14)的框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机械驱动并带防意外开启机构的机械手,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机械手自解锁状态向开启状态运动时,手指锁(14)抵持于启动推杆(10)的自由端、并通过连杆(8)、(9)带动机械手手指(2)、(3)向所述机械手外侧转动,回位弹簧(20)处于压缩蓄能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机械驱动并带防意外开启机构的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还包括与手指锁(14)连接的至少两个导向杆(16)、(17)以及与该至少两个导向杆(16)、(17)相对应的回位弹簧(20)、(21);当所述机械手自开启状态向锁死状态运动时,回位弹簧(20)、(21)至少用于通过至少两个导向杆(16)、(17)带动手指锁(14)朝远离开启推杆(10)的自由端方向运行,以将锁死平台(23-2)卡入手指锁(14),进而锁死机械手手指(2)、(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机械驱动并带防意外开启机构的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机械手框架(1)上开设有用于配合安装导向孔导向杆(16)、(17)的导向孔(18)、(1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机械驱动并带防意外开启机构的机械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安装机械手操纵杆的操纵杆安装架(26)和操纵杆安装适配器(2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机械驱动并带防意外开启机构的机械手,其特征在于:开启推杆(10)上设置有与回位弹簧(12)配合的卡位,和/或,开启推杆(10)的截面形状选自圆形、方形、椭圆形、三角形、多边形中的一种,优选地,开启推杆(10)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9.根据权利1所述的全机械驱动并带防意外开启机构的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手指锁(14)设置为可在机械手框架(1)上滑动的框架结构。
10.根据权利1所述的全机械驱动并带防意外开启机构的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选自长方形框架、圆形框架、椭圆形框架、多边形框架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框架结构采用长方形框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上海磐颖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上海磐颖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9992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机械臂
- 下一篇:一种公共安防无死角监控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