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延缓薯类植物生理性变质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999485.9 | 申请日: | 2016-1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53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 发明(设计)人: | 张鹏;吴晓运;凌尔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 
| 主分类号: | C12N15/82 | 分类号: | C12N15/82;A01H6/82;C12N5/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陈静 | 
| 地址: | 20003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延缓 薯类 植物 生理 变质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延缓薯类植物生理性变质的方法。本发明首次揭示了溶菌酶对于延缓薯类植物采后生理性变质的作用。从而可将溶菌酶应用于薯类植物的改良育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学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延缓薯类植物生理性变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薯类植物主要指具有可供食用块根或地下茎的一类陆生作物,其产品器官是块根和块茎,生长在土壤中。
常见的薯类有木薯、甘薯、马铃薯、芋类、山药等。薯类有明显的营养优势。薯类食物能量低、水分高,含较多的碳水化合物。薯类基本不含脂肪,其脂肪含量仅为0.2%,是低脂肪食物。薯类蛋白质含量一般在1.1-2.2%之间,是不完全蛋白质,但赖氨酸的含量丰富,正好补充谷物所缺乏的赖氨酸。薯类含丰富的膳食纤维,为0.7-1.6%,是大米的1.7~4倍。膳食纤维可增加饱腹感,防止能量过剩,增加胃肠蠕动,通便防癌,预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胆石症。薯类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所以,薯类被公认为是兼有主食和蔬菜特性的天然健康食材是较为健康的食品。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是热带重要薯类作物,具有高产、耐瘠薄等特性,在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木薯是最大的粮食作物。
但是,收获后薯类植物的储藏根不耐贮藏,易变质。例如,木薯储藏根淀粉含量高,其收获后的2-3天就发生采后生理性变质(PPD),块根褐变,造成储藏根货架期缩短及淀粉品质下降。据统计每年由于木薯采后生理性变质导致的损失都在收获量的5%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达2亿元以上。对于少量的储藏根,在收获后可通过立即封蜡、套袋或加工成干片来抑制生理性变质,但增加了原材料成本,不适用于规模化木薯加工企业。采收前两周对木薯的茎杆进行修剪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储藏根的采后生理性变质,但会导致储藏根的食用品质和淀粉质量大大降低,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
至今还没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用于延缓薯类植物生理性变质。因此,找寻延缓薯类植物生理性变质材料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延缓薯类植物生理性变质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延缓薯类植物生理性变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薯类植物中过表达外源的溶菌酶。
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的薯类植物包括(但不限于):木薯、甘薯、马铃薯、山药、芋。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溶菌酶包括:动物来源的溶菌酶或植物来源的溶菌酶;较佳地,所述的溶菌酶是鸡来源的溶菌酶。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溶菌酶选自:
(a)如SEQ ID NO:1氨基酸序列的多肽;
(b)将SEQ ID NO:1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多个(如1-20个;较佳地1-10;更佳地1-5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缺失或添加而形成的,且具有(a)多肽功能的由(a)衍生的多肽;或
(c)与(a)限定的多肽序列有80%(较佳地90%;更佳地95%;更佳地98%)以上同源性且具有(a)多肽功能的由(a)衍生的多肽。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方法包括:将编码溶菌酶的多核苷酸转入薯类植物,获得转化入所述多核苷酸的薯类植物。在更具体的选例中,所述的方法包括:
(S1)提供携带表达载体的农杆菌,所述的表达载体含有多核苷酸,其编码溶菌酶;
(S2)将薯类植物的细胞或组织或器官与步骤(S1)中的农杆菌接触,从而使所述的多核苷酸转入薯类植物组织、器官或种子。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提高植物中溶菌酶的表达方法还包括:
(S3)选择出转入了所述的多核苷酸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种子;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994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