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变频空调的温湿度泛逻辑智能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999044.9 | 申请日: | 2016-1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58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 发明(设计)人: | 刘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 主分类号: | F24F11/62 | 分类号: | F24F11/62;F24F11/86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开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27 | 代理人: | 喻慧玲 |
| 地址: | 0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变频空调 变频空调压缩机 逻辑智能 湿度误差 温度误差 变化率 温度湿度传感器 空调控制系统 逻辑控制器 压缩机启动 工作区间 控制周期 频率调整 综合考虑 耦合关系 输入量 舒适度 四维 叠加 柔和 测量 空调 转化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变频空调的温湿度泛逻辑智能控制方法,在变频空调控制的每一个控制周期内:首先,对空调控制系统中的温度误差E1、温度误差变化率EC1、湿度误差E2和湿度误差变化率EC2进行泛化,得到泛化了的E1'、EC1'、E2'和EC2';其次,采用四维泛逻辑控制器获得变频空调压缩机频率的调整值△f';接着,对变频空调压缩机频率调整值△f'进行逆泛化,转化为实际变频空调压缩机工作区间上的有效值△f;最后,在压缩机启动频率基础上叠加△f,用于实际的变频空调控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综合考虑了输入量之间的耦合关系、实际温度湿度传感器的测量误差、系统中人的舒适温湿度感受,使变频空调控制的变化更加柔和,增加了空调的舒适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的温湿度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变频空调的温湿度的智能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空调器是室内空气调节器,它可对房间的温度、相对湿度、气流速度和洁净度等进行一定调节,其最主要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对温度的调节。
空调有定频空调和变频空调之分,定频空调的压缩机转速基本不变,其温度控制器通过温度传感器感知室内温度变化,控制压缩机不断地“开、停”来调整室内温度,这种控制方法容易造成室温忽冷忽热,温度舒适性差,电能消耗较多等问题。变频空调通过改变压缩机的转速来连续地调节压缩机的负荷,以适应动态变化的空调房间负荷需要,较定频空调具有更优越的运行经济性和舒适性,其优点主要表现在制冷(制热)迅速、控温精确、适应范围宽、节能等方面。
空调系统属于一种大滞后、慢时变、非线性的复杂系统,难以建立其精确的数学模型,因此,具有认知和仿人功能,能适应不确定的环境,能自主处理信息以减少不确定性,能以可靠的方式进行规划、产生和执行有目的的行为,获得最佳的控制效果的智能控制方法逐渐被应用于其控制。模糊逻辑智能控制就是其中最常用的一种,空调模糊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
变频空调的温度模糊控制器的输入有两个,即温度偏差e和温度偏差的变化率ec,温度偏差指温度目标值t0与室内实时温度ti的差值,e=ti-t0,i指第i个采样周期,温度偏差的变化率指温度偏差对时间的变化率,ec=de/dt。模糊控制的输出即压缩机频率f,根据该频率调整压缩机的运转速率,从而改变空调的制冷量或制热量,进而改变室内温度。模糊控制器的核心部分即模糊推理,它是基于来源于专家经验的模糊控制规则实现的,而模糊控制规则是大量形如“if……then……”的专家控制规则。
模糊控制是以模糊逻辑为数学基础的,和描述、处理具有内在同一性和外在确定性问题的刚性逻辑不同,模糊逻辑是一种具有真值柔性的逻辑体系,它能描述和处理具有内在矛盾性和外在不确定性的问题。Zadeh在提出模糊逻辑时,通过隶属函数分布图,在[0,1]上直接给出了模糊命题连接词的定义:
~p=1-p
p∧q=min(p,q)
p∨q=max(p,q)
以后又有学者引入了其他命题连接词的定义:
p→q=min(1,1-p+q)
上述模糊命题连接词(~,∧,∨)被称为Zadeh算子组,(∧,∨)被称为Zadeh算子对。按照Zadeh的模糊理论,隶属度和模糊逻辑运算都具有普适性,能用于各种模糊推理。但应用实践已反复证明,Zadeh算子组只在部分情况下是合理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合理的、片面的,模糊推理中盲目的使用Zadeh算子组常会造成不可容忍的偏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未经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990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