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维金属碳化物基三维多孔MX烯网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88257.1 | 申请日: | 2016-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94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吴忠帅;廉培超;董琰峰;郑双好;王森;包信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1B32/90 | 分类号: | C01B32/90;C01B32/914;C01B32/921;C01B21/06;C01B21/076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 代理人: | 郑虹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维 金属 碳化物 三维 多孔 mx 网络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维金属碳化物基三维多孔MX烯网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是由二维金属碳化物纳米片(MX烯)通过化学键或超分子力相互连接构筑而成,并且具有三维多孔结构。本发明采用刻蚀剂处理密实层状三元金属碳化物MAX相材料制得手风琴状二维MX烯,然后用一定浓度的碱溶液对手风琴状MX烯材料进行处理,从而得到三维多孔MX烯网络材料。本发明方法简单易行,可解决二维MX烯材料制备及应用过程中的严重团聚堆叠问题,获得的三维多孔MX烯网络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电化学储能、催化和吸附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能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维金属碳化物基三维多孔MX烯网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二维MX烯纳米片是通过腐蚀密实层状金属碳化物MAX相并经过剥离得到的二维纳米材料,它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及大的比表面积,因此在储能、催化、吸附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然而,二维MX烯纳米片材料在制备及应用过程中易堆叠团聚成块状材料,严重影响其使用效果。Yruy课题组基于正电的碳纳米管(CNT)与负电的Ti3C2MXene间的静电相互作用,通过抽滤方法成功制备了Ti3C2MXene/CNT复合薄膜,CNT的存在有效抑制了Ti3C2MXene,有利于电化学测试过程中电解液的扩散与离子传输,因此Ti3C2MXene/CNT复合薄膜在20mA g-1的电流密度下实现了高达421mA h cm-3的体积比容量,远优于纯Ti3C2MXene与常规方法制备的复合薄膜的电化学性能[Xiuqiang Xie,et al.Nano Energy,2016,26:513]。除了构建复合材料外,基于MXene材料本身构建多孔结构的工作鲜有报道,其难点在于粘土类MXene易于团聚,通过传统三维多孔制备方法(如冷冻干燥)也难以实现三维多孔MXene材料,因此,设计和开发新型纳米结构MXene材料及其其制备方法,来解决二维MX烯材料在制备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堆叠团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二维MX烯纳米片材料制备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堆叠团聚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维金属碳化物基三维多孔MX烯网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一种二维金属碳化物基三维多孔MX烯网络材料,所述三维多孔MX烯网络由二维MX烯纳米片通过化学键或超分子力相互连接构筑而成,并且具有三维交联多孔结构。
所述M为过渡金属元素,包括Ti、Zr、Hf、V、Nb、Ta、Cr、Sc或Mo中的一种或多种;X为C或N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M:X的比例为2:1、3:2或4:3。
本发明一种二维金属碳化物基三维多孔MX烯网络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将MAX相与刻蚀剂按一定量的配比混合均匀;
(2)将步骤(1)的混合物料反应一定时间后分离、洗涤、干燥得到手风琴状MX烯;
(3)将步骤(2)得到的手风琴状MX烯材料与一定浓度的碱溶液按一定的配比混合均匀;
(4)将步骤(3)的手风琴状MX烯与碱溶液的混合物料在保护气氛下,搅拌或振荡条件下反应0.5-240h后,分离、洗涤、干燥得到三维多孔MX烯网络材料;
所述步骤(1)的MAX相中M为过渡金属元素,包括Ti、Zr、Hf、V、Nb、Ta、Cr、Sc或Mo中的一种或多种,A为Al、Si、P、S、Ga、Ge、As、Cd、In、Sn、TI或Pb中的一种或多种,X为C或N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步骤(1)刻蚀剂为氢氟酸,或LiF与HCl的混合液;所述氢氟酸质量分数为10-60%,优选40%~60%;所述混合液中LiF与HCl的浓度比为1mol/L:2.36mo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882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