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藻类培养络合的高效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87554.4 | 申请日: | 2016-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88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徐怀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凤台县牧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12 | 代理人: | 方峥 |
地址: | 23214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藻类 培养 络合 高效 叶面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肥料的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利用藻类培养络合的高效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蜡质是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为适应外界环境而形成的一类成分复杂的有机混合物的总称,覆盖于裸露在空气中的植物组织,包括地下的栓质基质、愈伤组织以及花粉粒等,起到保护植物的作用。其主要成分有脂肪族化合物、环状化合物、甾醇类化合物等,以脂肪族化合物,包括长链脂肪酸、醛、伯醇和仲醇等是最常见的组分。植物表面蜡质的物理化学特性能够抵抗各种各样生物与非生物侵害,这些侵害包括真菌病害、植食性昆虫、太阳射线、冻结温度等。
植物表面蜡质还是植物、植食性昆虫及其捕食者和寄生者相互作用的竞技场,其特有的化学成分和形态学特征赋予它特有的生态机能,这些机能之一便是植物与植食性昆虫之间相互作用的媒介。植物表面蜡质的物理结构和数量能够影响植食性昆虫的附着和移动。表面蜡质可通过影响天敌对植食性害虫的捕食,从而间接影响植食性害虫的行为。表面蜡质提取物和单一的蜡质成分能够刺激或者抑制植食性昆虫产卵、活动和取食。烷烃、蜡酯、游离脂肪醇和酸等脂肪族化合物是表面蜡质的主要成分,在植食性昆虫选择寄主植物中,长链脂肪族化合物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芳香族化合物也影响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植食性昆虫较少在光滑蜡质少表现型的作物上取食,在光滑蜡质少表现型的作物上,表面蜡质的数量少,化学组分和形态学特征也不同。表面蜡质可通过影响天敌对植食性害虫的捕食,从而间接影响植食性害虫的行为。表面蜡质多对天敌的附着能力有不利的影响,如可降低草蛉、锚斑长足瓢虫、小花蝽等天敌昆虫对植食性昆虫的捕食。
叶片表层的蜡质层是由疏水性的化合物组成,这些蜡质在保护叶片不受强光辐射、害虫及微生物的损害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这造成了叶面肥的使用效果不佳,一方面叶面肥要克服表面疏水的特点,在叶面肥停留叶面有效的时间内,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而且叶面肥基本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叶片的,有实验证明蜡质薄的的叶片吸收养分更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高叶面肥在作物叶片表面的附着力,提高叶面肥的吸收能力及生物抗虫能力,发明研制一种添加了植物叶片表层蜡质的叶面肥,具体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的:
一种利用藻类培养络合的高效叶面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植物源鲜料20~30、乙酸乙酯15~20、乙醇6~12、胺鲜酯1~3、甲壳素0.5~1.5、绿藻粉4~7、秸秆灰10~15、螺旋藻粉2~5、糖渣20~30、猪骨汤60~90、钼酸铵4~9、亚硒酸钠6~10、大豆浆20~30、氯化钾10~15、淘米水150~200和适量的水;
所述的植物源鲜料是以重量(份)为单位的以下原料混合而成:桉树叶10~15、覆盆子7~10、苜宿15~20、白杨叶4~8、紫荆叶1~4、小麦叶6~10、山楂叶2~5、玉米叶3~7。
一种利用藻类培养络合的高效叶面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将乙醇稀释50~60%后加入植物源鲜料中,研磨成匀浆,然后加入乙酸乙酯,水浴55~70℃条件下浸提2.0~2.5h,完成后抽滤得滤液,然后经旋转蒸发仪70~80℃下浓缩浸提液至40~60%;
(2)混合大豆浆、氯化钾、猪骨汤及其它以下未涉及的剩余成分,加入3~6倍其重量份的水搅拌,煮沸20~30min灭菌,完成后加无菌水稀释40~50倍,加入活化的绿藻粉和螺旋藻粉培养20~30天;
(3)利用超声波破碎机对(2)所述培养液进行处理致使藻细胞自溶,分批次离心得上清液,混合胺鲜酯、甲壳素及(1)所述浸提液后加入前述上清液中,稀释5~10倍后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凤台县牧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凤台县牧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875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