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桐去壳装置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982230.1 申请日: 2016-11-09
公开(公告)号: CN108070449A 公开(公告)日: 2018-05-25
发明(设计)人: 丁晓红 申请(专利权)人: 丁晓红
主分类号: C11B1/04 分类号: C11B1/0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442716 湖北***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滚筒筛 剥壳 螺旋叶片 转子 膛线 筒体 去壳装置 出料口 进料口 螺距 上凸 挤压 底部出料口 处理装置 风选结构 结构连接 内壁上沿 水平设置 同向旋转 同轴设置 筒体顶部 依次设置 轴向间隔 传送带 振动筛 挡条 内壁 绕筒 下段 中段 体内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桐去壳装置,属于油桐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包括依次设置的预剥壳结构、剥壳结构、振动筛和风选结构;预剥壳结构包括筒体、筒体内设置的转子和筒体顶部与底部分别设置的进料口与出料口,转子绕筒体的中心线旋转,筒体的内壁上凸设有输送膛线,转子上凸设有挤压膛线,挤压膛线中段的螺距大于上、下段的螺距,筒体底部出料口通过传送带与剥壳结构连接;剥壳结构包括水平设置的滚筒筛、滚筒筛内设置的螺旋叶片和滚筒筛两端分别设置的进料口与出料口,螺旋叶片与滚筒筛同轴设置,螺旋叶片与滚筒筛同向旋转且螺旋叶片的转速大于滚筒筛的转速,滚筒筛内壁上沿轴向间隔布置有多条挡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桐处理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桐去壳装置。

背景技术

油桐(学名:Vernicia fordii (Hemsl.) Airy Shaw)大戟科,油桐属落叶乔木,树皮灰色,枝条粗壮,叶卵圆形,花雌雄同株,花萼外面密被棕褐色微柔毛;花瓣白色,有淡红色脉纹,倒卵形,子房密被柔毛,核果近球状,种皮木质。花果期3-9月。种子具厚壳状种皮,宽卵形;种仁含油,高达70%,桐油是重要工业用油,制造油漆和涂料,经济价值特高。桐油和木油色泽金黄或棕黄,都是优良的干性油,有光泽,不能食用,具有不透水、不透气、不传电、抗酸碱、防腐蚀、耐冷热等特点。广泛用于制漆、塑料、电器、人造橡胶、人造皮革、人造汽油、油墨等制造业。

油桐果采收后,常采用堆积沤烂去掉木质果皮,如果天气干燥需盖稻草,洒沉经15-20天,果皮腐烂软化,用小铁钩剥取桐子晒干,人工剥子费用大,效率低,小型剥壳机械同样效力低损耗大。

发明内容

本油桐果去壳装置,解决了油桐果不经堆积沤烂,人工取桐子,再晒干过程,直接用采收成熟的桐果(干、湿都可),经本装置去壳,加工成桐子,直接用于榨油,效率是人工100倍以上,加工成本低,效力高,此单台装置加工能力大于5吨/小时,剥壳脱净率达95%以上,适合大面积油桐种植基地及大型油桐油加工企业使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桐去壳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预剥壳结构、剥壳结构、振动筛和风选结构;所述预剥壳结构用于将油桐开裂分瓣,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圆筒状的筒体、筒体内设置的圆台锥形的转子和筒体顶部与底部分别设置的进料口与出料口,所述转子绕筒体的中心线旋转,所述筒体的内壁上凸设有输送膛线,所述转子上凸设有挤压膛线,所述挤压膛线中段的螺距大于上、下段的螺距,所述转子的顶部和底部与筒体的间距分别为7-9cm和2-4cm,所述筒体底部出料口通过传送带与剥壳结构连接。所述剥壳结构用于使分瓣后的油桐壳籽分离,包括水平设置的滚筒筛、滚筒筛内设置的螺旋叶片和滚筒筛两端分别设置的进料口与出料口,所述螺旋叶片与滚筒筛同轴设置,所述螺旋叶片与滚筒筛同向旋转且螺旋叶片的转速大于滚筒筛的转速,所述滚筒筛内壁上沿轴向间隔布置有多条挡条。所述滚筒筛的正下方设有振动筛用于除去小颗粒的杂质,筛网上的油桐籽输出到风选结构。所述风选结构用于风选得到无杂质的油桐籽。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输送膛线的高度为8-12mm,螺距为240-270mm。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挤压膛线为变距膛线,上段的挤压膛线螺距为12-17cm,中段的挤压膛线螺距为18-24cm,下段的挤压膛线螺距为12-17cm,挤压膛线的高度为8-12mm。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螺旋叶片的转速是滚筒筛的转速的4-6倍。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螺旋叶片的转速为140-170转/分钟,所述滚筒筛的转速为25-40转/分钟。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螺旋叶片的外缘与滚筒筛内壁之间的距离为20-40mm。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螺旋叶片的螺距为滚筒筛长度的1.5-3倍。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挡条的厚度为10-20mm,宽度为25-40m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晓红,未经丁晓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822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