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驱虫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981741.1 | 申请日: | 2016-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95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 发明(设计)人: | 周杰;战意和;李作梅;刘丽君;桑俊玲;成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照益康有机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5G3/02 | 分类号: | C05G3/02;C05G3/00;C05F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芊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1 | 代理人: | 彭秀丽 |
| 地址: | 2768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驱虫 叶面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驱虫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其原料包括下述重量份组分:复合海藻生物菌液75‑85份、辣根叶汁4‑10份、辣椒水4‑8份、糖蜜3‑7份、氨基酸1‑4份、微量元素0.1‑1份。本发明制成的生物驱虫叶面肥,对椿象等食茎叶虫类有显著驱赶和预防效果;同时具有促进植株生长,提高光合作用、改善产品品质、增加作物产量的作用。本发明以生物源的植物汁液作为驱虫原料,复合富含海藻精华的海藻微生物菌剂、氨基酸和适量微量元素,遵循“地上害虫以驱赶为主”的研发理念,符合生态保护的要求。生产工艺简单便捷,产品绿色环保,驱虫、增产效果明显。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菌剂技术领域范畴,具体涉及一种生物驱虫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对粮食和农产品的需要日益增加,化学农药依然是保证粮食作物增产、稳定的最为经济有效的手段。农药是一类有毒化学品,农药在农业上的使用已经历史悠久,它能保障促进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可以杀虫消菌除草,在农产品收货后的储运及加工等过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即使农药在人类的生存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但还是不能忽视农药的危害性,农药在生物体内有致癌致畸,影响神经等毒害作用,并破坏生态环境。
农药对人体及其它生物产生了严重危害,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了威胁。为了防治植物病虫害,全球每年有600多万吨化学农药被喷洒到自然环境中,实际发挥效能的仅1%,其余99%都散逸于土壤、空气及水体之中。
近年来,由于农药种类越来越多,一些农民在使用时不注意方法以及途径,造成严重的生态污染。随着化学农药大面积、全方位地使用,整个农业生态系统已经日趋恶化。同时由于农药残留而发生的中毒现象也屡见不鲜。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看重生活品质,也自然会选择那些口感细腻、安全纯净的绿色蔬菜,这些都使得研究人员和生产企业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低毒、低残留、不易产生抗药性的生物农药的开发与使用。
生物叶面肥是通过作物叶片为作物提供营养物质的肥料的统称,将营养元素施用于农作物叶片表面,通过叶片的吸收而发挥基本功能。叶片的主要功能是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质,将合成产物进行一定的生物化学转化并转运至其他器官。高等陆生植物的叶片一般由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组成。叶的表皮分为上表皮的栅栏细胞和下表皮的海绵细胞。在叶片的上下表皮中还有保卫细胞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称为气孔,是碳同化、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中空气和水蒸气的通路。研究表明叶片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主要是通过叶片表面的气孔和角质层的亲水小孔。植物叶片表皮细胞外面有一层角质层,由一种带有羟基、羧基亲水基团可以让水溶液渗透进入叶内。另外叶片细胞的质外连丝可以通过主动吸收把营养物质转运至叶片内部。
由于叶面肥料是直接喷施到叶上,不需要通过土壤,因此具有如下特点:(1)肥效高。叶面肥料直接喷施在叶面上,利用率较高,可以减少肥料总用量。(2)养分吸收快。不需要通过根系吸收,茎秆运输等漫长的运输过程,叶面施肥可以及时迅速的改善植物营养状况。(3)针对性强。可以根据作物叶片缺素特征,及时喷施补充缺少的元素而改善症状。(4)补充根部对养分吸收的不足。植物生长后期由于根功能衰退,吸收养分能力差,通过使用叶面肥可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5)施用方法简单易行,经济效益显著。
叶面肥的多种优点使得它在农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品种也越来越多。近年来,随着多元叶面肥的生产,肥料类型的更新,叶面肥料的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人们开始考虑在叶面肥中加入抗虫驱虫成分,将肥效与药效合二为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照益康有机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日照益康有机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817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