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进动原理的热功转换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78454.5 | 申请日: | 2016-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4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发明(设计)人: | 靳北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熵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K27/00 | 分类号: | F01K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原理 转换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能与动力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进动原理的热功转换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热动转换方法复杂,如果能够利用旋转的物体或流体的进动原理,发明出一种新的热功转换方法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发明一种新的热功转换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一种利用进动原理的热功转换方法,利用热能产生动力工质,利用所述动力工质推动行星转子旋转,利用所述行星转子的行星架对外输出动力。
本发明的一种利用进动原理的热功转换方法,利用热能产生动力工质,利用所述动力工质推动行星转子旋转,所述行星转子的旋转轴线和所述行星转子的行星架的旋转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利用所述行星转子的行星架对外输出动力。
本发明的一种利用进动原理的热功转换方法,利用热能产生动力工质,利用所述动力工质推动自身形成旋转流,利用所述旋转流的进动效应推动旋转结构体旋转对外输出动力。
本发明中,应根据热能和动力领域的公知技术,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必要的部件、单元或系统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所公开的利用进动原理的热功转换方法简单,热功转换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种利用进动原理的热功转换方法,利用热能产生动力工质,利用所述动力工质推动行星转子旋转,利用所述行星转子的行星架对外输出动力。
本发明的另一种利用进动原理的热功转换方法,利用热能产生动力工质,利用所述动力工质推动行星转子旋转,所述行星转子的旋转轴线和所述行星转子的行星架的旋转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利用所述行星转子的行星架对外输出动力。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上述利用进动原理的热功转换方法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利用前述进动原理的热功转换方法的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行星架1和行星转子2,两个所述行星转子2设置在所述行星架1上,在每个所述行星转子2上设置喷管3,所述喷管3与所述行星转子2有矩设置,所述喷管3与动力工质源4连通,且使所述行星转子2的旋转轴线和所述行星转子的行星架1的旋转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
实施例2
一种利用前述进动原理的热功转换方法的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行星架1和行星转子2,一个所述行星转子2设置在所述行星架1上,在所述行星转子2上设置喷管3,所述喷管3与所述行星转子2有矩设置,所述喷管3与动力工质源4连通,且使所述行星转子2的旋转轴线和所述行星转子的行星架1的旋转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2还可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行星转子2的旋转轴线和所述行星转子的行星架1的旋转轴线之间的夹角设为5度、10度、15度、20度、25度、30度、35度、40度、45度、50度、55度、60度、65度、70度、75度、80度、85度、90度、95度、100度、105度、110度、115度、120度、125度、130度、135度、140度、145度、150度、155度、160度、165度、170度或175度。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2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还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喷管3设为拉瓦尔喷管。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2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还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行星转子2设为1个、2个、3个、4个、5个、6个、7个、8个、9个、10个、11个、12个、13个、14个、15个、16个、17个、18个、19个、20个或20个以上。
本发明公开的第三种利用进动原理的热功转换方法,利用热能产生动力工质,利用所述动力工质推动自身形成旋转流,利用所述旋转流的进动效应推动旋转结构体旋转对外输出动力。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第三种利用进动原理的热功转换方法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3
一种利用前述进动原理的热功转换方法的装置,如图3所示,包括旋转结构体5,在所述旋转结构体5上设置一个可使流体形成旋转流的管状流体通道6,所述旋转流的旋转中心与所述旋转结构体5的旋转轴线之间的夹角非平行且非共线设置,所述工质源4与所述管状流体通道6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熵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熵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784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